钢市似乎表现出“易跌难涨”的格局,资金面、需求面以及市场预期都在其中发挥各自的作用。最新市场报告显示,国内建筑钢价3月单月的跌幅已接近4%,但钢厂的产量却仍在创新高,这只会增大后期“去库存”的压力。
据机构监测,3月份来,国内建筑钢价基本处于下行通道。钢铁指数每吨已下跌160元,当月跌幅已接近4%,钢市表现出“易跌难涨”的特征。持续上升的资金成本和融资难度,加大了钢贸企业的操作压力;钢材的需求释放不及预期,“淡季更淡”的特征明显;市场一度炒作推高的炉料价格3月以来全面见顶回落,进口现货矿价跌幅已超13%。钢市内贸商年初的“看涨”心态已根本改变,抛货兑现已成商家的“主流操作”。
相关分析师说,目前建筑钢的库存虽已有连续3周的减仓记录,减仓幅度接近6%,但钢厂的增产趋势却是令人担忧。今年2月份国内粗钢平均日产量创下历史新高。3月下旬,粗钢的日均产量又达194.48万吨,环比上升2%以上。目前钢价上的“亏损”主要还是由贸易商来承担,一线钢厂尚未全面进入降价通道,近期国内钢厂大规模减产的条件尚不具备。
春节以来,国内建筑钢市的需求释放一直“不尽如人意”。近期,“季节性回暖”的趋势开始有所显现,可能会进入今年首个相对的“钢材消费旺季”,但与往年相比,估计还是有差距,至于需求释放的节奏和力度,更是存在不确定性。钢厂的市场预期也在调整之中,“试探、顺应、观望”等心态错综复杂。主流板材企业都推出了4月份的定价,宝钢是平盘,武钢、鞍钢、本钢、首钢等钢厂下调了出厂价格或加大了优惠幅度。各建筑钢材厂家的合同组织压力明显加大,降价、补差已成为3月份的“定价主流”。但到了3月底,又出现了“底部趋稳”的迹象。
据业内人士估计,继2月份国内粗钢日均产量创下历史新高之后,3月份的产量仍有再攀新高之势,4月份产量回落的空间也不会太大。在需求释放预期不容乐观的背景下,持续增长的钢产量必将加大“去库存”的难度。现货钢价、原料价格和钢厂出厂价已形成“联动下跌”的态势,尽管部分炉料价格出现“阶段性企稳”的迹象,但后期仍面临较大的下调压力。总之,钢铁产业链的实质性调整还远未完成,钢市的走势将是“总体下行通道中夹杂短时的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