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在其今年对中国的第四条款磋商报告中,公布了该组织以三种方法计算得出的人民币汇率低估幅度,分别为3%、17%和23%。中国政府在报告中并不同意IMF工作人员的汇率评估。中国政府强调,人民币汇率正在向均衡水平靠拢,并预期这一过程在中期内将持续下去。
人民币汇率一直以来都是IMF对中国第四条款磋商中的一大关键词。今年IMF重申了与去年相同的立场——“人民币汇率仍显著低于与中期基本面相一致水平。”
所谓的“第四条款磋商”是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四条款与其成员进行双边监督的主要形式之一。IMF每年会向其成员经济体派遣一个工作小组,与所在经济体的政府就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和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讨论,提出评估意见并撰写报告交予IMF执董会讨论,这个过程被称为“第四条款磋商”。作为实现全球再平衡的努力之一,IMF今年首次对系统性重要的美、欧、英、 日、中五大经济体作出评估。今年IMF对中国的第四条款磋商报告于7月21日发布,这是继2010年恢复第四条款磋商后,双方再次同意公布对中国的宏观政策审议报告。
报告显示,IMF工作人员仍然认为,“人民币汇率仍显著低于与中期基本面相一致的水平”。且目前“几乎没有理由改变2010年第四条磋商期间作出的评估”。
在IMF工作人员看来,中国的外汇储备积累速度比去年第四条款磋商时预计的情况要快得多。今年3月末的储备水平“已经超过工作人员先前预测的年底水平,并远远高于出于预防性目的所需持有的储备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IMF认为,尽管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在过去一年里贬值。
负责中国第四条款磋商报告的奈杰尔·查克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民币名义汇率在过去一年确实相对美元有所升值,但如果你看一下中国和贸易伙伴之间的实际有效汇率,即经通胀因素调整后的贸易加权汇率,会发现人民币实际上是贬值了。”
“对于为什么三种方法得出的结果区间如此之大,IMF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解释称,除了衡量方法本身的差异之外,这些方法所依赖的数据来源非常广泛,对于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而言,要想非常准确地锁定这些数据非常困难。”查克表示。
这份报告显示,中国政府并不同意IMF工作人员的汇率评估。在中国政府看来,今年头五个月的贸易结果显示,失衡程度显然在下降,并且这种趋势将持续下去。国际收支统计依然低估了非居民在中国投资的未汇出收益所对应的经常账户资金流出。
中国政府强调,经常账户变动与实际汇率水平之间的关系一般较弱,因此,不应根据对未来经常账户的不确定预测来评估币值低估程度。相反,应当以更广的视角来分析实际汇率走势。
截至报告发布的7月21日,中国央行启动汇改已满6周年。在这6年之中,人民币升值成为持续热门的话题,其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屡创新高。以中间价计算,人民币对美元6年升值幅度高达21.96%。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7月11日出版的《中国金融》杂志上表示,央行将进一步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将“避免经济增长出现大的波动”。央行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尽管中国政府并不认可“根据对经常账户的不确定预测来评估币值低估程度”,但在IMF对人民币汇率低估程度的评估中,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在2010年第四条款磋商时,IMF曾预测2010年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将下降到GDP的5%(上一年为GDP的6%),到2015年逐渐上升到约占GDP的8%。
不过,在今年的评估中,IMF工作人员预测,经常账户顺差今年将达到GDP的5.5%,在中期内将升至GDP的7.5%。
尽管中国政府在许多政策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在IMF看来,中国“目前尚未实施决定性地改变储蓄和投资刺激并实现经常账户顺差持久下降所需的重大措施”。不过,IMF也指出:“今年头五个月较低的贸易顺差可能意味着,今年的经常账户顺差可能比预计的要低。”
IMF的研究显示,如果人民币升值20%,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高达8.8%至2.0%,但对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积极影响却微乎其微:美国经济增长将增加0.05%至0.07%,欧元区增幅小于0.12%,日本增加0.07%至0.30%,英国增幅为0.5%。
除了人民币汇率问题,这份磋商报告还覆盖了对中国宏观经济前景、出现房地产泡沫的可能性、银行体系面临的风险,以及“十二五”规划主要政策措施的深入分析。报告称,尽管中国的通胀率可能在未来一两个月内见顶,但仍担忧该国出现房地产泡沫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