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储备达31974.91亿美元,市场上热议“可否分给民众或者是剥离一部分外汇储备成立主权养老基金”。
何为外汇储备?假定某企业通过出口创汇100万美元,国家通过银行向这家企业支付等值的人民币,而企业和国家之间的结汇,即是外汇储备。换言之,外汇储备只是国与国之间结算的产物,虽然对外象征着购买力,但在本质上却不能作为财富,当然也不能直接用于国内,否则,就等于将一块钱的价值,发行了两块钱的纸币,必然造成通胀。
2003年,中央汇金投资公司一成立,就向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注资450亿美元,以解决其呆、坏账问题。接下来,中央汇金公司又分别向光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注资。以外汇注资1000亿美元计算,相当于居民存款的6%。换言之,这种注资将使每一元钱的人民币,购买力减少6%。
中国人民银行虽然一直都否认“货币超发”,而高企的通货膨胀率,又往往难以用“输入型”、“成本推动”概念来简单解释。在我看来,正是这种隐秘的“货币超发”方式,助长了我国的通货膨胀。
从会计的角度来看,外汇储备是一种对外国非居民的债权;就外汇储备的产权性质而言,在实然意义上,其产权属于央行所有,但在应然意义上,外汇储备无疑是一种国有财产。“外汇储备”应该怎么用?虽然不宜直接用于全民分配,却可以用来海外抄底,用来境外投资,还可以用来购买战略物资,在国际市场上购买石油、黄金等等。
凯恩斯有言:“当你欠银行1万英镑时,你受银行摆布。当你欠银行100万英镑时,银行受你摆布。”庞大的外汇储备,在许多发达国家的眼中,就是一只待宰肥羊。一方面, “中国买什么什么就涨”,如果中国打算增加石油储备,石油期货投机会先于中国大规模购买石油而将石油价格抬起来;另一方面,在我国,外汇储备70%是以美元为计量单位,如果中国抛售美元,就必然导致美元贬值,从而造成资本损失。
对内使用会引发通胀,对外使用则必然会造成巨额亏损,这就是外汇使用的难处所在。在这个陷阱中,中国可供选择的余地并不多。对内来讲,扩大内需、改变过度依赖外贸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对外来讲,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将是一个长期的战略,而目前,就是顺利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外汇储备”用来做什么,在我看来,现阶段,应主要用于调节人民币汇率,为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扫清障碍。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也曾拥有大量外汇储备,是美国的最大债权国,但是,大量外汇储备却没能够压制住日元升值的趋势,最终造成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和泡沫化。相比之下,德国则将其外汇储备当做平准基金,用来调节马克的汇率,积极通过资本账户持续逆差向外输出马克。这使得马克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的供给大幅度增加,迅速成为国际硬通货。今天中国走到了同样的历史关口。利用高额外汇储备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使我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具有货币发言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强国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