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人民币启动汇改以来,总体升值的趋势和持续存在的升值预期吸引了大量外部资本流入,其中包括相当规模的热钱。分析人士表示,热钱的频繁流动既增加了国内流动性管理的难度,又加剧了金融市场的波动。为平抑热钱流动,适时增加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将是有益的尝试。
大量热钱涌入
近年来,在对外贸易顺差逐渐收敛的同时,资本流入正逐渐成为我国外汇资产增长的主要渠道。而在大量涌入的外来资本中,掺杂着相当规模的投机套利资金,即所谓的热钱。
今年上半年,热钱流入再次迎来了一波小高潮。以“残差法”(即新增外汇占款-贸易顺差-实际利用外资)简单估算,今年前6个月热钱流入规模分别为3951.66亿元、2129.56亿元、3257.15亿元、1811.33亿元、2316.73亿元和497.24亿元。以月度数据衡量,今年1月热钱流入规模仅次于2004年11月和2008年1月;就平均水平而言,上半年每月2327亿元的流入量则创出了历史最高纪录。
套利资金为何而来?反观金融房地产市场的滞涨摇摆,上半年人民币汇率与利率的双升局面为热钱的集中流入提供了合理的注解。统计显示,年初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2.39%,总体延续了去年“二次汇改”之后稳步升值势头。同时,上半年人民币基准利率也已经历了三次上调。显然,人民币“套汇”与“套利”的双重机遇为热钱流入提供了足够的驱动力。
警惕流出风险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热钱向我国的流动基本已成常态。统计数据显示,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我国出现热钱流入的月份多达51个,出现流出的则只有21个。在此背后,人民币升值预期是吸引热钱长期持续流入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从历史数据看,在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强烈的时期,往往伴随着热钱的大规模流入,而有贬值预期时或升值预期明显减轻时则常伴随着热钱流出的发生。例如,今年前5月海外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一直保持在年升值2%的水平上方,每月热钱流入规模大多超过2000亿元。到了6月份,人民币升值预期明显下滑,当月平均水平降至1.5%,热钱流入则同步降至不足500亿元的规模。
目前来看,随着美国经济逐步复苏及发达国家通货紧缩风险的消除,美元下半年继续大幅调整的可能性不大,下半年人民币升值步伐可能放缓。鉴于近期人民币升值预期较长时间保持低位,未来热钱流入可能放缓,甚至不排除回流发达国家的可能。
当前,热钱过多流入显然不利于抗通胀的宏观调控,而热钱若大量流出同样无益于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市场研究人士表示,要减轻热钱频繁流动对国内经济金融的影响,就需要改变持续存在的升值预期,其中适时增加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将是有益的尝试。这样一方面可以调节实际贸易顺差,另一方面可以改变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减少资本流入规模,缓解国内经济过热,抑制资产价格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