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8日公布,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1%,比上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连续三个季度增速回落。9月工业增加值、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增速出现一定反弹,业界先前对于经济增速较快回落的担忧得到缓解。
对于未来的经济走势,分析人士指出,四季度经济同比增速可能回落至9%以下,通胀压力将有所缓解。宏观调控基调短期不会发生大的改变,部分经济困难领域的微调政策则有望出炉。
经济平稳回落“二次探底”可能性小
数据显示,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1%,经济增速继续回落,且回落速度快于上半年。
从具体经济指标来看,受海外经济复苏缓慢的影响,三季度尤其是9月进出口增速有了较快回落,而国内货币紧缩政策仍在持续,货币供应以及新增信贷指标低于预期。投资、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数据则相对增长稳健。2011年1-9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1227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4.9%(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6%)。
“美国、欧洲的经济环境都不太好,再加上人民币仍然面临一定的升值压力,未来我国外需增速进一步放缓的可能性相当大。明年上半年,我国出口月度同比增速预计将降至个位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认为。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还是比较正常的,GDP增速放缓可能更多地缘于外需。”高盛投资管理部中国区副主席兼首席策略师哈继铭认为,从三季度数据来看,中国消费品零售总额仍然保持较快增速;投资尽管略微放缓,但仍然保持较高水平。
与上半年相比,我国工业、投资、发电量等指标均出现了同比增速回调的现象。但值得注意的是,9月份一些经济指标出现了向好特点。如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7%,尤其是前期调整明显的汽车与建材消费增速出现回升,这对于消费稳健增长具有积极意义。投资方面,前三季度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3.4%,较先前同样有所反弹。
工业增长方面,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比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这与GDP的回落形成反差,具体原因可能与库存增加有关。但考虑到政策滞后效应以及出口大幅滑落,未来经济仍可能有加速着陆的风险,本轮经济增速回落的底部可能在明年一二季度之间。
四季度经济增速或回落至9%以下
今年前三个季度,我国GDP当季同比增速分别为9.7%、9.5%和9.1%,呈现逐步回落的态势。分析人士预计,受基期因素影响以及当前需求下行的带动,四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可能继续回落至9%以下,全年经济增速将呈现逐季下行的态势。
从经济回落的因素来看,除了外需、流动性,房地产业景气度的不断下行也影响着投资领域。从统计局数据来看,前9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2%,比1-8月回落1.2个百分点。从9月当月数据来看,房地产投资、新开工面积以及销售额增速均有一定回落,这一态势将可能持续到四季度。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从经济增长的动力来看,未来我国宏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可能性比较大,趋向“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则非常小。对于物价走势,盛来运认为,物价上涨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四季度物价继续下行的可能性比较大,但当前仍不能对物价掉以轻心。
对于未来经济增速,哈继铭认为,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速预计在8.5%-9%之间,今年全年经济增长在9.2%左右。对于全球经济,未来经济增速会有所下滑,但不至于出现“二次探底”。
中金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速进一步下降,主要反映货币政策收紧对于总需求的抑制作用,同时受到外部需求下降导致出口放缓的影响。目前我国GDP增速仍然比较稳健。四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降低,但出现“硬着陆”的风险小。
未来货币政策或审慎平衡
对于未来的调控基调,有分析人士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和物价涨幅双双呈现回落态势,但前者回落态势更为明显。预计短期内宏观政策不会明显转向,但局部政策“微调”的时间窗口已经打开。
海通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当前通胀水平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处于高位,预计货币政策难以较快放松。近期中小企业和外贸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已经受到关注,未来政策微调的可能性正在增加,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仍需有一些实质性措施出台。
除了流动性方面的微调之外,对于如何稳定外需,张永军认为,未来出口形势归根到底要受海外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国首先要做的是稳定内需增长,这将对世界经济增长起到一定拉动作用;其次可以适当加快海外投资的步伐。
银河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潘向东则认为,目前货币供应量增速持续走低,信贷投放规模也不断缩小,稳健货币政策效果已经得到集中体现。鉴于通胀压力有所回落,经济增速仍在放缓,货币政策进一步紧缩的可能性基本排除,未来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将进入前瞻把握和审慎平衡的阶段。如果未来通胀水平持续回落,不排除12月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
中金公司认为,9月M2增速继续降低,货币条件进一步紧缩,反映中国实体经济面临的流动性已经非常紧张,未来可能引起放松流动性控制的政策微调。至于政策具体措施,则有可能遵循定向宽松、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下调的顺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