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济南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济南分站 >> 本地资讯 >> 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会否加重通胀预期

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会否加重通胀预期

来源:金融时报 编辑:管理员 2011年03月09日 09:11:44 打印

导读: 对于2011年通胀预期,很多研究者此前纷纷进行了分析。前三季度通货膨胀会处在相当高的水平,预计不会低于4%,最高点或将在7月份前后出现,达到6%,而四季度会出现阶段性下降,年底当月有可能下降到3%左右。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以十大民生举措清晰绘制了一幅让百姓生活更美好的路径图,其中举措之二是,“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

  实际上,自去年初至今,我国有30个省份相继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大部分省份调整幅度在10%左右,高的甚至达到25%以上。随着政府工作报告将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速定为13%以上,有专家预计,2011年我国可能将迎来又一个大规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年。

  最低工资标准是各国保障低收入劳动者基本权益的一项重要制度。在全球通胀压力日渐增长的情况下,为应对通胀、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很多国家近期纷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如巴西最近宣布,政府计划在未来5年内逐步上调最低工资标准,2012年巴西的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至每月约371美元,德国、法国以及越南、印尼等国家自从去年开始也都在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达到13%以上的增速指标,高于经济增速指标乃至社会平均工资增速,无疑是为了保障低收入人群利益,调整收入分配,将惠及民生,促进内需,但有分析认为,随着通胀带来的生活成本的大幅提高,以及劳动力红利逐渐消失背景下的用工荒,“加薪潮”在过去一年已经爆发,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将进一步推动劳动力成本上升,而这将对控制4%的通胀目标形成一定压力。

  对于2011年通胀预期,很多研究者此前纷纷进行了分析。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前三季度通货膨胀会处在相当高的水平,预计不会低于4%,最高点或将在7月份前后出现,达到6%,而四季度会出现阶段性下降,年底当月有可能下降到3%左右。但高善文同时分析,2011年底通货膨胀的下降并不意味着这一轮通货膨胀已经结束,由于本轮通胀的核心原因是低端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与历史上的大多数通货膨胀并不一样,所以不要低估了通货膨胀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目前我国处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中期,预计这一上升过程结束的转折点会在2014年或2015年前后。

  全国政协委员、着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本届“两会”期间表示,现在承受的通胀压力,主要是来自于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由四种原因造成:原材料短缺,农产品(000061)供不应求,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土地价格和房产价格上涨。厉以宁进一步说,劳动力成本上升不是坏事,从政策上讲,中国的经济规模巨大,工资标准应该提高,因为廉价劳动力成本的时代已经结束。但是,这就给我们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刚性需求,一旦上去就下不来。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民生问题,而稳定物价同样关系民生,面对这一看似矛盾的问题,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全国政协委员、中金公司董事长李剑阁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目前的通胀问题不只是单一的货币政策问题,还有一个成本推动因素。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从而推升劳动力成本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通胀压力,因此应该妥善处理,从经济学角度讲,货币政策要根据实际情况“相机决策”。比如在成本上升时控制好货币总量。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到稳定物价时指出,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其中的措施之一就是,有效管理市场流动性,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把握好政府管理商品和服务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货币条件就是指根据未来CPI的变化情况,相应调整我们的货币政策。”李剑阁告诉记者。

  当然,化解工资上涨影响的途径也并非单一的,通过提高劳动效率、技术含量、管理水平、压缩相关费用等渠道,都可以化解部分工资增长带来的成本压力,缓解通胀压力。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说,面对不断加剧的用工荒矛盾,企业的雇主只有提高工资标准来吸引劳动力,满足用工需要。这对企业来说,一方面是压力,低廉劳动力优势逐渐消失。另一方面也是一个动力,逼着我们的企业升级换代,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面对国际竞争,我们不能一味依赖低廉劳动力的优势,要发挥其他比较优势,如技术、创新等要素,把企业做大做强。

  厉以宁同样表示,对企业来讲应该由此得到一种认识和启示,靠低廉劳动力成本参与出口的时代从此结束了,我们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该靠自主创新、产业升级、技术进步,使我们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上一篇:中国十年房地产牛市已到尽头?

下一篇:输入型通胀:谁为推手?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