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中有“涸泽而渔”,《史记》中有“网开一面”都涉及到了合理利用资源,维持自然平衡的问题,引申到经济领域,即供需双方的稳定和发展均建立在平衡的基础之上。
在长协矿时代,协议矿、现货矿市场相互角力,能保持平衡状态。但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矿石市场的供需失衡,行业价格波动加剧,矿企、钢厂地位不平衡,持续冲击着矿石市场,导致协议矿市场纷争,铁矿石市场不再平衡。
传统意义上的铁矿石协议矿远去,市场洗牌,重新建立交易制度,定价机制成为了核心。
协议周期逐步缩短,或直接转为现货矿,本质上对矿石企业的运营也形成影响。铁矿石的整体市值要大于其他品种,而单价低、市值大的固有特点,决定了铁矿石不如有色金属、贵金属的金融市场交易兴旺,终端需求受到钢厂牵制。矿石企业难以抛开钢企,即便现货销售,依然需要与各个钢厂协商,无法将大量矿石直接抛向现货市场。
目前矿企采取变通方法,以短期协议矿形式出现,但短期协议矿存在着高风险。经验证明,在协议价低于市场价时,矿企有减少供应可能,而当市场价低于协议价时,钢企又有减少采购的动机。无论季度矿、月度矿都存在着违约风险,而且违约是双向的,矿企、钢企都存在这种可能。
另一面,进口矿现货化对钢厂不利。协议矿对钢厂比较重要,通过稳定交易,可以获取部分价格折扣,同时稳定原料,企业可以放心安排生产,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目前铁矿石价格下滑,钢企采用现货定价比较有利。但长远看,现货矿将加重企业的原料采购任务,矿价大涨大跌,均对钢铁企业的生产稳定形成影响。
还有,我们要思考日本钢厂的选择。10月25日,日本钢铁制造商JFE控股和住友金属工业表示,尽管现货市场价格骤降,不会取消10~12月份铁矿石合约。日本铁钢联盟会长林田英治表示,“在市况不佳时就解除合约并转向现货购买,这有悖我们的信条。我们认为,原材料成本仍应维持稳定。”
协议机制不会消亡,矿企、钢厂单独议价供货比例会上升。
尽管采用季度矿交易,对钢厂、矿企都有益处,但事实是进口矿石交易正在趋向现货。铁矿石市场剧烈波动,供求关系变化,市场没有达到新的平衡,没有一个让双方都安心接受的交易制度。
定价现货化加速,除供求剧烈变动外,重要一点是钢厂、矿企之间的信任度低,导致交易秩序难以维持。
铁矿石协议交易,其实是一种长期供货合同,需要供求双方开动智慧,设计出双方都能接受的交易制度。目前,矿企主动探索新的方式,淡水河谷提出了交易后退补差价方案,具有一定可行性。
但同样,这种交易方式对钢厂、矿企均有一定挑战,需要一些条件。首先,退补差价是建立在稳定的上下游交易关系基础上,双方长期稳定交易。其次,考验双方的商业诚信。大宗交易占用大笔资金,对于资金充沛的企业,压下三个月时间的差额货款尚不成问题,但对于中小客户,特别是资金普遍紧张的情况下,确实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另外,这种交易制度本身有一定风险,现在,淡水河谷提出矿企占优的事后补差,若出现相反情况,即协议价大幅低于市场价,处于钢厂和贸易商的占优情境,淡水河谷公司面对金融危机后新开发的中小客户,是否还会放心的推广这种制度?
近几年我国进口矿市场向现货方向发展,但长期看,矿企、钢厂之间签订的长期合同仍将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从传统的季度矿等形式,转变为矿企、钢厂间的相互寻找合适生意伙伴,签订一对一的长期供货协议。钢厂要积极参与矿石定价协商,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交易制度,从而稳定铁矿石市场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