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住房用地占全市住宅用地的50%以上,新开工建设政策性住房占全市住宅新开工数量的50%以上,北京的保障房建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记者昨天从市住建委和市国土局了解到,北京去年全面实现“两个50%”的目标,其中,完成供应保障性住房用地约1332公顷,占已完成住宅用地供应量的52.7%;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22.5万套,超额完成全年新开工13.6万套的任务。
保障房选址
从考虑交通便利升至兼顾就业
去年8月开工建设的燕山水泥厂保障性住房项目,与过去建设的保障房项目有所不同。它不仅包括25.8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21.4万平方米限价房,而且还设计了5.4万平方米商业配套项目和20万平方米的滨河生态休闲旅游创意区。原来,本市的保障房项目选址已经从主要考虑交通便利,向兼顾居民入住后就业及配合区域经济发展转变。燕山水泥厂保障性住房项目,正是本市保障房选址更加周全细腻的典型。
市国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07年至2009年,本市已供应保障房用地约50%分布在轨道交通站点附近,较好地满足了入住居民出行便利的需求。但是,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对于保障房项目的要求并不仅仅是交通便利,能够更好地就业是更深层次的需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0年,本市供应保障性住房用地90%以上分布在城市功能拓展区、重点发展新城的交通便捷地区,通过预留一定比例的配套商业或产业用地,尽量满足未来入住居民在家门口就业和长远生计。
保障房用地审批
“串联”改“并联”大提速
市国土局仅用9个月,就超额完成全年1250公顷政策房土地供应任务。在保障房供地“加速度”的背后,是政府土地储备投资的全力保障和审批制度的改革提速。
市国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本市已经形成了由政府主导增加土地储备,作为保障房供地主要来源的模式。继2009年北京完成储备开发投资1165亿元,实现4300公顷土地储备开发后,2010年计划安排土地储备开发投资1000亿元,使得包括保障房在内的住宅用地储备库“粮饷”充足。
为了加快保障房用地供应速度,市国土局还特准保障房项目用地采取“串联改并联”审批模式:国土部门将用地审批环节中的土地抵押、权属登记等多道“串联”审批环节升级为同步受理的“并联”审批,促进保障房项目尽早供地、尽早开工,投资尽早落地。
保障房建设
“当年供地当年开工”进合同
“对于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尚未完成的区县,在其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完成前,该区县拟供应的经营性项目用地优先安排政策性住房建设。”北京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决心由此可见一斑。
市住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为确保完成“两个50%”的目标,北京市完善“以区为主、全市统筹”的保障房建设管理体制,积极落实建设用地和资金,土地合同中也特别明确了开竣工时间——当年供地、当年开工,以实现“新开工建设政策性住房占全市住宅新开工数量的50%以上”的目标。
新招拍挂方式
为保障房增加额外面积
除了完成保障性住房供地指标外,本市还率先探索新的“招拍挂”出让方式,额外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应量:对房价上涨较快的区域试点采用“限地价,竞租赁房面积、限价房面积”的方式。当竞买报价达到合理土地上限价格时,就不再接受更高报价,而转为在此价格基础上通过现场投报配建租赁房、限价房面积的方式确定竞得人。
去年11月18日,建筑规模117979平方米的顺义张镇居住项目用地经3家企业多轮竞价,达到价格高限后,即改为竞租赁房面积,拿地企业承诺建1.56万平方米租赁房,使该地块的租赁房从无到有。无独有偶。去年12月28日,房山长阳镇广阳城住宅地块,也是在经过8家开发商举牌应价达到2.84亿元的上限价格后,进入投报租赁房面积环节,最终胜出的企业承诺在住宅建设中加入4860平方米租赁房。
“这样的土地出让方式,在稳定社会对未来房价预期的同时,也增加了保障性住房的供地面积,实现了政府调控地价、惠民生的双赢。”北京房地产协会副秘书长陈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