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新增外汇储备带来的种种压力,近日多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言,要卡住外汇储备的增量,促进外汇资金走出去,并对外汇储备的资产形态作出适当调整。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犹如坐上了高速列车,增长迅速。央行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28473亿美元,同比增长18.7%。其中,2010年四季度新增外汇储备1990 .35亿美元,创下单季度外储新增量之最。
“每年新增的国家外汇储备,全部是央行用基础货币买进来的。如1997至2005年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8.26元,意味着每增加1美元国家外汇储备,央行就要增加动用8 .26元人民币的基础货币向商业银行购汇,这8 .26元“高能货币”转入商业银行,再乘上4至5倍的货币周转速度,可放给市场的贷款总额就是40元人民币上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曾撰文指出。
“而伴随外汇储备增加形成的基础货币投放,在通货膨胀时期对央行紧缩货币的政策造成干扰。央行可以通过发行央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来冲销其影响。但这些冲销措施的实施有一定困难和成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国际货币研究中心主任孙华妤对记者说。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今年1月就曾撰文指出,央行虽然进行了大规模对冲操作,但市场流动性仍非常充裕,引发通胀预期。自2003年4月开始发行央行票据算起,大规模对冲操作已持续八年,截至2010年9月末,对冲率(即存款准备金余额+央行票据余额/外汇占款余额)约为80%。
“外汇储备还是要有一个适度规模,不要认为储备越多越好。”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黄泽民对记者表示,理论上,一个国家合理的外汇储备应当满足三个指标,一是其3-4个月进口所需要的用汇,二是其10%的对外货币性负债,三是其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汇率所需要的外汇储备“再怎么算,中国的外汇储备只要有现在的一半就够了。”他认为,目前中国的超额外汇储备已经有了尾大不掉之势。
易纲近日表示,多年以来我国一直推进外汇储备投资的多元化,对很多人提到的购买黄金和大宗商品的建议会予以考虑,但限于市场的容量,对这些投资会“比较慎重”。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主题为“货币政策及金融问题”记者会上,易纲说,多元化一是在币种上的多元化,如主要的可兑换货币、储备货币、新兴市场的货币;二是在资产上的多元化,只要资产符合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的要求,央行都会予以考虑,然后进入一个严格的、在防范风险前提下的投资程序。
黄泽民认为,应当通过投资、采购等渠道消化超额国际储备。考虑到我国正处于新兴工业化时期,应该主要向石油、矿藏等资源类领域进行投资。采购国外的先进装备、先进技术,以国外先进装备和先进技术填补国内制造业的空白,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另外,要优化国际储备结构。黄金在储备中的比重应该不低于30%。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按照美元40%、欧元30%、日元10%、其他货币20%的比例,以防范汇率风险。外汇储备的资产形态以外国国债、银行存款以及现金等资产为妥。
“这个钱(外汇储备)一定要用好,保值、增值,这个是毋庸置疑的。我一直认为应当把一部分的外汇储备变成资源,把一部分外汇储备变成海外的资产,把一部分外汇储备变成对中国企业海外经营的支持。”全国政协委员、摩根大通亚洲投资银行副主席、中国投资银行C E O方方对记者表示。
虽然花掉超额的外汇储备已经成为了共识,但也有部分委员提醒,在花的过程不能盲目投资,应当追求有效的海外扩张。
“我们想去买大宗商品,买矿产,但是由于政治因素,好的东西、你看中的东西人家不一定会给你。多元化的方向没有错,但是不要盲目地去买大量的资源和矿产,买矿产是要评估的,买不好也是风险。要追求有效的海外扩张。”全国政协委员、交银施罗德基金副总经理谢卫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
易纲在那次记者会上也表示,外储投资是在大量研究后决策的“我们是在对各种资产的安全性、市场深度和市场容量以及收益性综合考虑之后,在充分防范风险的前提下进行多元化的配置的。这种多元化的配置,实际上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外汇储备资产运用的安全和回报的稳定。”易纲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