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济南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济南分站 >> 本地资讯 >> 太平洋海工“只欠东风”

太平洋海工“只欠东风”

来源:舟山晚报 编辑:豫言 2011年07月14日 10:13:58 打印

导读: 随着海底油气资源开采业的茁壮成长,海工装备制造业逐渐成为各方“枭雄”角逐的新战场。而5年前就入驻舟山的太平洋海洋工程舟山有限公司,就把眼光牢牢地投向了这块市场。

  随着海底油气资源开采业的茁壮成长,海工装备制造业逐渐成为各方“枭雄”角逐的新战场。而5年前就入驻舟山的太平洋海洋工程舟山有限公司,就把眼光牢牢地投向了这块市场。

  6月21日,梅雨过后的长白岛,草长莺飞,生机勃勃。当我们驱车进入太平洋厂区内,感受到的是热浪袭人的工作场景:工人们正忙碌在船坞里的2艘船舶上,1艘是新建的多功能散装货船,1艘是远洋驳船正被改装成海洋工程服务方面的铺管船。这2艘不同于一般船舶的船,显示了这家企业的与众不同。

  太平洋海洋工程舟山有限公司,是由新加坡郭氏兄弟集团投资的独资企业,2006年奠基于长白岛西侧的小龙山区块,主要从事生产石油勘探平台、海上浮式储卸装置及修理改装海洋工程装备。该公司执行董事廖万达告诉我们,太平洋致力于拓展国际海洋工程与修造船市场,力争创建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海洋工程基地。

  有关数据显示,目前世界海洋油气勘探尚处于早中期阶段,到2015年,世界海洋钻井装置每年新增市场规模将达到600亿美元。而国家正在制定的《船舶工业十二五规划》中,海工装备业同样被寄予厚望。未来五年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在国际市场占比有望从现在的10%提高到20%,也就是说,到时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业产值至少达到千亿元。

  放眼舟山,目前真正涉足海工装备制造,并能去嚼动这一“肥肉”的企业还乏善可陈。而这一时机又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一份大单,一个里程

  投产不久,太平洋就传来喜讯:建造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可移动自升式起重平台。

  今年5月13日,太平洋海洋工程舟山有限公司和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莱文斯顿公司联合宣布,双方已经签署了由太平洋海洋工程舟山有限公司来建造莱文斯顿公司设计的415WC(世界级起重平台)的意向书,意向书中还包括了建造额外的一艘为明确合同金额类似平台的选择权。

  415WC,究竟是怎样的“海上移动怪物”?

  以数字看来,这座起重平台可进行自动升降操作,它带有126.5米长的桩脚。起重平台的露天甲板面积达1700平方米,相当于4个标准篮球场。甲板的净负荷能力为1500吨,并可为100人(含船员在内)提供住宿。起重平台不仅可起降直升飞机,还具备快速及高载荷的齿轮升降系统,并配备了300吨起重能力的转盘式起重机,让它比一般的自升式起重平台具有更强大的功能。

  这种可移动自升式起重平台,主要用来对海洋钻井平台进行回收转移,并对油井进行修理。“起重平台的设计理念非常先进。”太平洋海洋工程(舟山)有限公司高级项目经理陈显扬介绍说,起重平台的悬臂梁上可装备最新的修井、钻井配套设备和液压式滑动系统,适用于恶劣的海上工作环境,还可提供额外的住宿需求,因此更能满足船东的需求。

  415WC可移动自升式起重平台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可移动自升式起重平台。基于这个世界最大,因此它对建造精度、文件记录和材料要求都非常高。陈显扬介绍说,太平洋从签约到交付使用,计划用22个月来完成。“目前,巴西、印尼等国家都在扩大海洋工程方面的投资,海工的前景非常广阔,我们非常有信心能在舟山开辟海工的新天地。”

  看来,世界最大的可移动自升式起重平台打上“舟山制造”的烙印已经为时不远。而承接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可移动自升式起重平台,不仅对于太平洋海工、而且对于舟山真正涉足海工装备领域,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业内人士表示,这是舟山从传统的船舶修造业向高端的新兴海洋工程领域的一次转型,对于提升舟山乃至中国船舶修造的技术水平都具有积极作用。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站在长400米、宽106米的世界级干船坞边上,工程部经理胡文元指着黑色的坞门告诉我们:“这个由英国专业公司设计、造价2000多万元人民币的‘T’字形坞门,现位列中国第一,此项工程运用先进科技节省了25%材料,却达到了完全水密封的效果。而且我们的船坞可以分隔开来,允许两个以上海上平台的同时建造。”

  因为太平洋马上要开工415WC起重平台,胡文元说,船坞内跨度100多米、600吨的龙门吊也即将开工。

  硬件条件已经完备,建造海洋平台的技术力量是否已经到位?众所周知,海工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不是一般的船舶所能及,投产不久的太平洋能否胜任?

  对于这个提问,胡文元很内敛的笑了:“这个没有问题,我们已经做好准备。”

  从胡文元的口中,我们得知太平洋海洋工程舟山有限公司从新加坡引进了十几位专业从事海工建造的专家,胡文元本身就是其中一员。

  在他的引荐下,我们还认识了该公司船厂管理组负责人冯清和、高级质量安环经理魏伟汶。这两位都是新加坡人,带着一口不是很纯的普通话,虽然表达上不是很到位,却都能听得懂。

  冯清和是位很慈祥的老人,两鬓已发白。出于礼貌,我们没敢问年龄。他告诉我们,他已经从事海工40多年了,一般的海工船只、海洋平台,他都接触过。我们很诧异,像他这样的老专家,为何还会选择异国他乡来工作。冯清和嘿嘿笑了:“你们不是从事技术活的,无法理解我们的心情。我一辈子和海工打交道,没有做厌,反而更有激情。新的领域,有新的挑战。在我心里,一直有一个目标,就是建造全世界最好的石油平台。”

  冯清和的这段话,感动了我们,也讲出了这么多从新加坡来舟山创业的专家的心声:这里是实现他们抱负的所在。

  硬件、技术都已经到位,太平洋还缺什么东风?

  在采访中,我们得知目前摆在太平洋面前最棘手的还是口岸开放问题。胡文元说,因为这个问题,太平洋至今都还不敢接外籍船的订单,太平洋新加坡母公司200多艘的船,因为注册的是外国籍,也无法在舟山维修、供给,太平洋舟山公司的增值服务根本无法发挥。

  我们在太平洋舟山公司看到,一幢竖有海关、边防、海事等牌子的大楼醒目地矗立在厂区内,楼内的办公设备都已齐全,可就是空无一人。胡文元说,那是太平洋为一些口岸单位准备的,希望口岸开放的审批能尽快下来。

  采访回来后,我们从其他渠道得知,市政府正在为太平洋的口岸开放问题积极努力,估计不久就会有好消息。

上一篇:美元地位不动摇 债台高筑美国很“淡定

下一篇:山东济南:猪肉价飙升 一餐馆关门“避风”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