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央行宣布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物价问题再次引发热议。在15日举行的“中国经济年会”和16日举行的“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上,多位知名经济学家表示,如何抑制通货膨胀是今年我国政府面临的最迫切问题。另外,资产价格泡沫问题也应予以警惕。
14日央行宣布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物价问题再次引发热议。在15日举行的“中国经济年会”和16日举行的“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上,多位知名经济学家表示,如何抑制通货膨胀是今年我国政府面临的最迫切问题。另外,资产价格泡沫问题也应予以警惕。
物价
今年上涨压力很大
“我们去年一年经济最不尽如人意的就是物价。”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说。他表示去年年初的时候他没有料到当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幅度会超过3%,但是现在看则会在3.2%至3.5%之间。而且今年物价上涨压力也很大,因为当前中国CPI上涨的一个特点就是食品价格上涨,这冲击到每一个人,特别是低收入群体。
在姚景源看来,物价上涨压力较大原因主要有四方面:首先是国际的输入。他说,美国大规模发行货币推高了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中国又是国际大宗商品的进口大户,所以输入性的通胀挡都挡不住。其次是货币发行过多。2009年中国发了9万亿元的信贷。如果那个时候不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不可能率先走出危机,但是也必须为此付出代价。再次,中国农业基础薄弱。最后,市场秩序存在问题,部分企业追求垄断利润。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更是直接表示:“现在我们大概面临的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抑制通货膨胀问题。”
他说,中国现在存在的通货膨胀是一种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这一问题大概是改革开放30年来第一次面对,以前的经验主要针对的都是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比如像上个世纪90代初期以及2003年出现的通货膨胀压力,都主要是需求拉动造成的,而且中国的经验也主要集中在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应对上。现在中国出现了以成本推动为主的通货膨胀形势,如何调控还需要积累经验,这增加了做好抑制通货膨胀工作的难度。而且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不是在一个较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也不是紧缩就能够很快见效。要解决成本推动是一个长期的问题,所以要有长期的准备。
温和
价格不会出现暴涨
虽然姚景源认为今年我国物价压力较大,但是他认为这要有一个如何看待的问题。
他说,虽然2010年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将超过3%,但是在“金砖四国”内比较,印度2010年CPI将超过9%,俄罗斯超过7%,巴西超过5%,中国是最低的。而且2010年中国经济同比将增长10%左右,也是四个国家中最好的。
再纵向来比,中国历史上CPI涨得最高的年份是1994年,达到24.1%,然后是1988年的18.8%,2010年和这两年相比差距还很大。而且1978年到2008年30年间,中国CPI平均涨幅是5.6%,现在也并没有达到。
至于今年情况,姚景源认为不会出现物价的暴涨。一方面,中国连续7年粮食丰收,库存充裕。另一方面,工业品的总体状况是总供给略大于总需求。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宏观经济处处长王军也认为:“就2011年来看,我们的物价水平全面持续大幅上涨的基础并不存在。”他说,蔬菜、农产品价格上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短期性,国务院已经出台了16条针对稳定物价平稳推进的措施,这些措施在将来会逐渐发挥作用。
而且从金融角度来讲,中国的货币政策取向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去年连续6次提高了准备金率,2次提高基准利率,1月14日又提高了准备金率,这些措施都是非常及时和正确的,也将会在未来发挥作用。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他说:“从实体经济来看,我认为今年没有很高的价格上涨。包括劳动工资成本的补偿,包括资源环境要素成本的补偿,这些方面确实导致成本不断上升,特别对务农的工资补偿,这是推动价格上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价格的变化最直接的还是决定于市场供求关系,成本的补偿能不能为市场所接受还是由供求关系说了算。我认为成本推动的价格上涨是比较温和的。”
张立群表示,由于中国现在整个实体经济,无论是工业消费品,还是工业生产资料,包括农产品,都是供求大体平衡,甚至在局部有供大于求的情况。所以2011年无论是食品价格、工业消费品价格还是工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都不会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