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庆申终于打算参与河北钢铁集团的重组了,面对越来越残酷的生存现状,作为民营企业河北永洋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将和河北省几家民营钢铁企业一起与河北钢铁集团签约重组。
过去几年时间里,中国钢铁行业掀起的兼并重组浪潮,主要发生在省内及国有企业之间。在几家大型钢铁企业势力版图基本划定之后,这些资本实力进一步壮大的大型国有钢铁企业,开始向民营钢铁企业“下手”。
事实上,不只是钢铁行业,国家重点推动的煤炭、水泥两大行业的兼并重组,在重组规模和方式上,也在进一步升级。
“煤老板”沉浮
从2008年开始,煤炭大省山西率先掀起了煤炭兼并重组浪潮。兼并重组的矛头直接指向了民营中小煤矿。山西煤炭资源重组整合前,全省2840座煤矿中,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占70%以上,其中15万吨及以下的小矿近60%。
截至目前,山西省煤矿矿井数已减少到1053座,压减比例60%,30万吨以下矿井全部淘汰;煤矿企业主体由2200多个减少到130个左右,形成4个年生产能力亿吨级的特大型煤炭集团、3个年生产能力500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集团。
由于此次整合浪潮主要是行政手段推动,所以重组过程中,发生了多起不和谐的事件。去年10月12日,山西省吕梁市临县林家坪镇杨家山村民赵淑斌等人手提木棍、砍刀到三兴煤焦有限公司与照看煤矿的白家峁村民发生冲突。双方的冲突终导致4人死亡、14人受伤。
与此同时,一大批民营资本在此次重组浪潮中退出。2009年年底,山西银监局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山西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中,最终退出煤炭行业的资金预计在1400亿元左右。
然而重组浪潮推进过程中,有关部门却并未提供良好的资金退出通道。山西当地官员告表示,在国家三令五申严控房地产市场的背景下,倘若数千亿资金投入某个房地产市场,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事实上,这些缺乏“安全感”的“煤老板”也没有想好资金的投资方向,于是诸如房地产等投资回报率很高的行业,成为其短期内最大的投资去处。
此外,国家掀起煤炭行业兼并重组浪潮,其初衷是减少甚至杜绝矿难的发生,其中针对的是民营中小煤矿。然而经过多次整合后,山西依然有大型国有煤矿发生矿难。今年10月16日,河南中平能化集团平禹煤电公司四矿12190采面,在施工防突钻孔时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造成多名矿工遇难。两年前,2008年8月1日,这一矿井的同一个作业面,也曾出现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当时造成23人死亡。
这意味着矿难并非只发生在民营中小煤矿当中。事实上,当前中国煤矿事故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煤矿企业对安全保障的投资和重视程度不够。如果民营企业对安全足够重视,绝大部分安全事故也都能够避免。
行政力量“撮合”钢企
钢铁是煤炭行业的下游产业。煤炭的矿权全部掌握在政府手中,相对容易整合;而钢铁与煤炭不同,没有所谓的采矿权之分,所以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中国钢铁企业大部分是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分别属于中央、省级政府、市级政府等所有,地方钢铁企业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而地方政府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
分析师表示,企业一旦被兼并,将涉及到地方政府多方面利益:一是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后,企业的税收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享,使地方政府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企业被兼并后,地方政府的税收可能受到影响。例如中央企业兼并地方企业,被兼并企业的税收将随中央企业上交到财政部;地方政府干预企业重组的另一个重要动机,在于现有以考核GDP增长为核心的政府官员政治晋升体制,使得政府官员有很强的动力推进本地的经济增长,而所属企业被并购后,对于地方政府的政绩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分析师认为,地方政府是跨地区兼并重组的最主要影响因素,重组过程中地方政府更趋向区域内的整合,如近期的本钢和北台钢铁的重组,这也使得近年来钢铁行业的区域内重组成为主流,前期唐钢集团与邯钢集团组建河北钢铁集团,济钢集团与莱钢集团组建山东钢铁集团,在这些企业重组的背后,都可以见到地方政府的身影。
即便是省内企业的重组,阻力也很大,河北钢铁集团和山东钢铁集团都历经多年才最终重组到一起。
这是因为中国钢铁企业经过将近30年的改革,形成了一种融合政府、地方主管部门、国资委、股东、企业经理和职工利益的“被改造”的混合型国有制,这种“被改造”的国有企业不会像上世纪60年代“纯洁”的国有企业那样,轻易听从政府的指挥和“招呼”成立全国性的或区域性的总公司了。
分析师认为,国有企业改革、授权经营的基本轨迹在允许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为各政府部门,特别是地方政府、企业经理及职工分享的同时,也造成企业经营活性对经理、职工和某些政府部门的高度依赖,并构成了一种刚性的利益格局,如果重组触动到这个利益格局,就会遇到分享者(如钢铁大省)的强大抵制。
他看来,只有地方政府无法通过内部力量改善企业的经营业绩的情况下,企业才倾向于从外部引入战略投资者。今年7月16日首钢跨区域重组通钢,收购通钢77.59%股权。
河北钢铁集团一位高层告诉本报,现阶段的国有钢铁企业整合主要还是通过行政主导的方式进行重组,否则很难开展下去。
“深层次原因是,在我国目前转轨经济的条件下,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效果在钢铁行业并不明显,市场化的自发性重组有可能是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因此需要国家产业政策的力量来引导企业的重组。”分析师说。
相比于国内钢铁行业重组,在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特别是一些大型的并购重组,基本上是依靠换股方式来实现的。国外上市公司进行的收购,80%以上都是用股权作为基本支付工具。
水泥:市场化重组的范本
与钢铁一样,水泥也是煤炭的下游行业,且钢铁、水泥被国家定义为产能过剩的行业,集中度非常分散。
但是中国水泥行业近几年开展的兼并重组,又与煤炭、钢铁有本质上的区别。由于水泥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集中度更低、民营资本比较多,加上2007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许多民营水泥企业希望撤离这个传统的行业。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国水泥行业掀起了兼并重组的浪潮。2007年年初,竞争最激烈的浙江地区的水泥企业纷纷在寻找出路,部分企业甚至与国际资本进行了深入的接触。
浙江三狮集团同样如此,该公司董事长姚季鑫告诉本报:“当时许多公司来找我谈,包括JP摩根、高盛,国内也有其他几家大型水泥公司来找我谈。”
后来,姚季鑫选择了与中国建材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中国建材联合重组。姚季鑫认同中国建材提出的“联合创造价值”的重组理念。
经过短短的三年时间,中国建材旗下的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在没有大的行政干预下,从“一两水泥”都没有,截至目前已经重组了146家水泥公司,产能超过1亿吨,不仅创造了中国水泥业史上的一个奇迹,同时也创造了各个行业兼并重组的奇迹。
重组后,姚季鑫现在任职南方水泥副总裁。他告诉本报,无论是资金、技术、原料,还是市场,中国水泥行业各方面条件都是具备的,但是中小水泥企业普遍缺乏的是资金,大型水泥企业可以帮助小企业解决这一问题;另一方面,中国水泥行业太分散,必须进行联合重组才能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