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至1974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孕育了一次全球范围的石油危机,通常被称为“第一次石油危机”。
1973年10月6日爆发第四次中东战争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向以色列提供了大量军用物资。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阿拉伯石油生产国运用“石油武器”,通过减产、禁运、提价等措施展开斗争。世界其他产油国如委内瑞拉、玻利维亚等,也纷纷提高油价,幅度超过17%。战争结束后,为迫使以色列从被占领土地上撤军并承认巴勒斯坦人的权利,阿拉伯国家当年10月做出决定,继续减产和禁运。直到1974年3月18日,沙特等国才决定取消对美国的禁运。
在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国际市场上石油的供求平衡被打破。除一些非阿拉伯石油生产国每天增加约100万桶的产量外,国际市场上还短缺约400万桶原油,占市场供应总量的7%。值得一提的是,在1973年12月,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宣布收回原油标价权,并将其基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
第一次石油危机是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分水岭”,宣告了西方经济高速发展时代的结束。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从此关注能源在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促使其能源消费结构向多样化转变。第一次石油危机还催生出两大国际机构:1974年经合组织成员国同意建立国际能源机构;在法国的倡议下,西方主要国家从1975年起定期举行七国首脑会议,共同研究经济发展对策,协调立场,推动经济发展。
两伊战争
发端于1977年年底伊朗国内局势动荡,全面爆发于两伊战争的世界性石油危机,通常被称为“第二次石油危机”。
1977年底,世界第四大产油国伊朗国内几十个城镇连续发生反对巴列维君主政权的骚乱,持续而剧烈的社会动荡令石油生产受到严重影响。1979年1月16日,巴列维流亡海外,伊朗从4月1日宣布改国名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随着政治、宗教的矛盾激化和边界武装冲突的加剧,1980年9月22日两伊战争全面爆发,直到1988年8月20日才实现全面停火。
在政局发生变化前的1977年,伊朗平均日产600万桶,出口500万桶,当时是世界第四大产油国、第二大出口国。1978年后,伊朗石油从日产约600万桶猛降到100万桶以下,打破了世界原油市场供求关系的脆弱平衡。两伊战争爆发后,伊朗每天出口原油仅为20万桶。伊拉克的原油出口也从每天350万桶降到100万桶。统计显示,两伊战争令世界石油供应减少了7%。
在此期间,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多次举行会议,并做出提价决定。欧佩克油价从每桶13.335美元升至23.5美元。此外,西方国家石油公司趁机哄抬油价,从中牟取暴利,让原油价格在国际市场上飙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段时期,石油短缺带来物价飞涨、失业人口增加,巨大的石油开支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等一系列问题,猛烈地冲击着西方国家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其刚刚回升的经济增长又出现下降的趋势。由于美、德等国吸取了第一次石油危机的教训,建立了规模庞大的石油储备且积极实现原油进口多渠道、能源消费多元化,部分地缓和了本次危机对经济造成的冲击。
海湾战争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中东局势紧张,石油供求失衡,当年10月9日,世界原油价格达到高位。在欧洲现货市场上,英国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每桶涨至41.60美元。在纽约市场上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油每桶上升至40.40美元。全年欧佩克7种市场监督原油一揽子平均价为每桶22.26美元。
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海湾多国部队向伊拉克发起了大规模空袭,海湾战争爆发。时任美国总统的老布什2月27日晚上向全美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科威特的独立已经恢复,海湾战争接近结束。
由于欧佩克为抑制油价暴涨和稳定石油市场,允许成员国根据市场需要自行调节产量,很多成员国纷纷增产,不仅完全弥补了伊朗和科威特两国损失的产量,且超过了市场的实际需求量。此外,西方工业化国家从战争爆发之日起纷纷启动战略石油储备,从而加重了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1991年,油价逐渐回落降至每桶20美元以下,恢复到海湾战争前的水平。全年欧佩克7种市场监督原油一揽子平均价为每桶18.65美元,比1990年下降了16.2%。
伊拉克战争
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于2003年3月19日晚22点15分在白宫宣布,美国和其盟国开始对伊拉克发动军事打击,标志着伊拉克战争爆发。其主要理由是“解除伊拉克的武装”和“减少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
5月1日,小布什宣布,美英联军在伊拉克的“主要作战行动已经结束”,当年12月13日,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美军逮捕。
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很多人担心战争会导致石油危机、油价飙升,世界经济可能会因此陷入衰退。但战争爆发后,油价迅速回落,从2月底每桶将近40美元的高点降至25美元左右。当年12月22日,欧佩克秘书处公布的数字显示,该组织七种市场监督原油一揽子平均价前一周升至每桶30.26美元,油价重返30美元关口主要得益于亚洲经济快速增长,美国库存下降以及美元走软,伊拉克境内虽然时常还会发生袭击输油管道的事件,但对国际油价影响相当有限。
本网视点:据中国钢材网了解,中东地处全球经济链条的战略咽喉地带,历来担任世界经济“燃料库”角色,任何风吹草动都将对世界石油供求和世界经济的预期产生复杂的影响,在此前多轮石油危机中已可见一斑。此次一场始于突尼斯的骚乱,经过埃及大规模升级,引发席卷中东北非国家反政府浪潮,刺激油价重返百美元上方,一时间激起石油危机重启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