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一直备受关注。2009年上市后,螺纹钢期货一度成为成交量最大的品种。在第八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上,来自钢铁行业的专家对行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有观点认为钢铁行业供大于求,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但也有观点认为钢铁行业需求远未达到饱和,钢铁依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利润率、投资增速“双垫底”
目前钢铁行业的现状不容乐观,无论利润率还是投资增速都处于原材料行业的垫底水平。据了解,钢铁业已进入微利周期,去年全行业利润率仅2.9%,今年前4个月受高价铁矿石的制约,钢铁业的利润率进一步下滑至2.86%,较去年同期下降0.76个百分点,处于工业的垫底水平。
由于市场倒逼机制初步形成,钢铁行业面临转型。目前钢铁行业存在重生产、轻销售的观念。对此,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罗冰生表示,应当大力加强和健全钢铁产品的营销环节,加强钢材深加工和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的价值和为用户服务的功能来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钢铁行业转型之路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骆铁军表示,在宏观调控的过程中,要保持钢铁行业政策调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在产业布局上,不少人提出向沿海转移,骆铁军认为,沿海钢铁基地确实要发展,但等到宝钢的湛江项目和武钢的防城港项目这两颗棋子落定,大局就基本定下来了,剩下的只是一些微调。与此同时,西部钢铁业的发展也是重点,像新疆的钢铁投资就比较热。
此外,在城市钢厂的搬迁上,骆铁军提出要有序推进。“一个钢铁厂的职工少则数千,多则上万。在涉及搬迁时既要尊重城市的总体规划,也要考虑钢厂实际情况。把转型放第一位,搬迁放第二位。即使要搬,像首钢那样远迁河北曹妃甸的模式也难以复制,最好在不超过100公里的范围内重新选址”。
城镇化为建筑用钢创造发展空间
据中国钢铁业协会数据,1—4月粗钢生产量达到22971.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了8.3%,钢铁产能依旧处在高增长的状态,而与高产能相对的是,4月国内市场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仅增长5.87%。
虽然4月份的数据显示粗钢市场供大于求,但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认为,钢材需求并没有达到饱和,城镇化将为钢材行业创造发展空间。
李新创表示,在1973年前后,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就超过70%,而中国目前的城镇化率仍不到50%。城镇化不靠钢铁支撑很难做到,特别是大城市的钢结构化会进一步增强钢材的消费强度。
“中国的经济还保持高位增长,特别是我们经济结构还是以投资为主来拉动。因此,中国经济增速的结构必然拉动中国的钢铁继续保持较高的消费水平。”李新创表示,不要过多强调产能过剩问题,产能是为将来的市场而准备的,而不能静态地看现在的市场状况。目前,中国的钢铁产能利用率相对比较高,很多企业都保持在90%以上的利用率水平。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钢铁产能利用率在60%—70%。
据期货日报记者会场了解,很多嘉宾对螺纹等建筑用钢的需求依然比较看好,认为保障性住房的对建筑用钢的需求能够弥补商品房对建筑用钢需求的缩减。还有嘉宾向记者透露,去年不少生产建筑用钢的民营企业利润都已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