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济南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济南分站 >> 本地资讯 >> 2015年能源总需求45亿吨标煤

2015年能源总需求45亿吨标煤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管理员 2011年03月08日 08:40:18 打印

导读: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国家在五年规划中确定的GDP增速往往会低于GDP的实际增速。“在地方GDP冲动难以抑制的情况下,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吨的目标实现难度很大。”杨富强对本报强调。

  2月25日,国内首份低碳发展报告《2010年中国低碳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出炉。

  本报获悉,该报告由清华大学气候政策中心编写并发布。该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齐晔对本报解释说,“这份报告的内容并未局限在2010年,而是对 十一五 期间国家的低碳发展政策及其实效进行了评估。”

  《报告》的研究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已经基本实现“十一五”规划设置的20%的节能目标,有效逆转了“十五”期间的能耗强度上升趋势,成功地实现了低碳化转型。

  尽管我国低碳化转型已然起步,但未来的低碳之路并不平坦。

  “ 十一五 能耗强度降低了,但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还在快速上升,”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在《报告》发布会上指出,“因此,我们必须合理控制GDP增长速度,尝试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据何建坤估计,在“十二五”期间确定16%的节能目标上,如果GDP仍维持10%以上高速增长的势头,到2015年能源消费总需求量将达45亿吨标煤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100亿吨左右,相当于美国和欧盟的总和。

  “十一五”的低碳答卷

  “ 十一五 是我国经济低碳化的重要开始。”WWF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主任杨富强在《报告》发布会上表示。

  对何谓“低碳化”,《报告》给出了一个标准。即“低碳发展的核心在于生产和消费过程的低碳化。生产每一单位的产品所消耗的化石能源逐年减少。

  “以此来衡量, 十一五 期间,中国遏制了重化工业化过程中通常出现的能源强度攀升的基本趋势,使经济发展从高碳化转向低碳化发展趋势。”齐晔指出。

  据公开资料显示,2003年,能源强度指标比2002年增加了4.8%;2004年比2003年增加了5.5%;2003~2005年全国能耗平均年增速为14%。连续三年增长,使2005年的能源强度回升到1999年的水平。

  “为了扭转这种能源反弹,在 十一五 规划中,国家将20%的节能目标纳入约束性指标。”杨富强对本报解释,“根据国家发改委今年2月公布的数据, 十一五 期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预计下降19.06%,预定目标已基本实现。”

  “ 十一五 期间节能减排取得显着成效,环比节能约7.6亿吨标煤,GDP的碳强度下降可达2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8亿吨。”何建坤在《报告》发布会上表示。

  低碳贡献图谱

  《报告》不仅指出了“十一五”低碳化转型的大趋势,还对“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各个基础部门低碳发展的绩效做了详尽的评估。

  评估结果表明,电力工业和制造业的低碳化势头尤为明显。在建筑和交通领域开始出现一系列鼓舞人心的现象和趋势。农业生产化石能消耗绝对量下降,森林碳汇规模逐年扩大。

  报告指出,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正成为中国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生长点之一。

  “电力行业的低碳化最为明显,主要表现在燃煤发电效率和非化石能源比例的提高,碳排放强度三年下降6.5%,超过能源强度的下降速度。”齐晔介绍。

  《报告》研究结果表明,在火力发电方面,发电煤耗和供电煤耗三年分别下降了21克和25克,相当于2000~2005 年,即“十五”期间的下降幅度;火力发电碳排放强度从每发一度电排放935.8 克CO2下降到887.8克,三年下降5.1%。同时,非化石能源发展迅速。2008年,水电、风电和核电三类发电量之和比2005年增加了将近一半,增速超过火力发电(36%)。

  在电力行业之外,制造业的低碳化也十分引人注目。《报告》指出,2005~2008年,制造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3.3%,年均下降4.6%,超过全社会万元GDP能耗下降速度(年均4%),累计节能4.21亿吨标煤,占全国节能量58.7%。

  同时,制造业万元工业增加值CO2 排放从2005年的5.08吨下降到2008年4.30吨,三年下降14.8%,年均下降5.4%。占全国CO2减排量65.7%。

  此外,农业的低碳化也值得重视,这是唯一实现能源消费绝对量下降的部门。2008年农林部门能耗比2005年下降2.2%,比2006年下降5.4%。除绝对量下降之外,能耗强度下降趋势更为明显,2008年比2005年下降15%。

  对此,齐晔特别指出,由于数据的限制,这份报告只收集了2005年至2008年的完整数据和2009年的部分数据,并未涉及2010年的数据,“因此我们的绩效评估结果不能完全反映 十一五 的全部,略有缺陷”。

  GDP冲动下的节能困境

  尽管各个国民经济部分低碳化的趋势已然十分明显,但低碳化的基础仍不牢固。

  “从长远来看,这种低碳化能够维持多久?是否可持续?是否会出现反复?这也正是 十二五 乃至 十三五 时期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报告提醒。

  何建坤在《报告》发布会上表示,节能减碳形势不容乐观, “十一五”期间虽然能耗强度降低了,但能源消费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快速上升的趋势并未得到扭转,反而增速惊人。

  如2010年能源总需求量大约为32.4亿吨标煤,比2005年增长37%,年增长率为6.5%,能源消费弹性为0.59;“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世界增量的一半左右。

  因此,“抑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快速增长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上升,就非常重要,否则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低碳化的趋势能否维持将成为问题。”杨富强指出,“维持低碳化的一个最重要手段就是合理控制GDP增速。有研究表明,GDP增速在全国基准水平8%上每增一个百分点,GDP能源强度降低目标应增加2-3个百分点。”

  “《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7%的GDP增速,比学者呼吁的8%还要低,这表明国家要下大力调整结构了。”杨富强说,“7%的GDP增速对实现能源消费总量控制非常有帮助。GDP增速下降了,能耗强度的分母就会降低。”

  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江冰曾公开表示,要实现2020年的节能减碳目标,到2015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必须控制在42亿吨以内。

  然而,记者发现,从各省公布的2011年发展规划来看,目标低于10%的只有北京(8%)、上海(8%)、河北(9%)、浙江(9%)和广东(9%),大部分省的GDP增速都定在了12%-13%,这意味着,重化工业产能扩张的趋势仍然十分明显。

  记者了解到,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国家在五年规划中确定的GDP增速往往会低于GDP的实际增速。“在地方GDP冲动难以抑制的情况下,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吨的目标实现难度很大。”杨富强对本报强调。

上一篇:十二五末GDP增长或将远被突破

下一篇:居民收入增长应跑赢CPI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