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一万多亿元的新发现矿石资源,一千多亿的静态开发利润。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工作(以下简称危机矿山项目)目前已接近尾声,已取得的成果可以让各界都欢欣鼓舞一番。
依靠国家财政的一次投入,100多个“危机矿山”暂时解除了危机,但大面积的矿山老化现象依旧存在,主导此次危机矿山项目的国土资源部,则希望下一步解决问题的主导力量来自市场。
而在旧有体制下挣扎多年的一部分老矿山现在也重新赢得了时间及资源思考下一步的发展问题,他们所要面临的,是中国矿企改制的漫漫长路。
此前由于中国延续苏联的矿业体制,实行矿业勘查与矿业开发分离的制度,致使许多矿山只有资源开发的技术,但勘查的技术力量却十分薄弱。而经济体制的改革又使得原来由行政安排的,勘查与开发相结合的道路遭遇挑战。不少矿山只能靠已有资源储备吃饭,无力勘查新矿,只能坐等资源枯竭。
根据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司长彭齐鸣的介绍,到本世纪初,中国有一大批矿山已走到了其生命终结期,许多依靠矿产资源发展的城市也面临经济衰退,这些矿山企业的员工及矿山城市市民的生活也大受影响,甚至出现了几起群体性事件。
但另一方面,中国对矿产资源的开发技术却又十分有限,据危机矿山项目总工程师叶天竺介绍,此前中国矿山的开采深度基本上以地下500米为限,达到800米深度的非常之少,而实际上在800米以下的地质层里,依旧有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
因此,从2002年开始,国土资源部等国家部委就开始部署深层找矿的工作。随后在2004年,国务院第6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规划纲要(2004~2010年)》。依据纲要指导,国土资源部在全国划定了230个矿山试点开展深层找矿工作,五年以来,成果卓越。
在230个矿山试点中,111个取得重要的进展,甚至有突破性的发现,另有76个矿山有较小的新探明资源储量。全国100多个危机矿山因此而实现了“起死回生”,稳定了58余万人的就业。
根据叶天竺介绍,除经济与社会效应外,中国的深层勘查技术也得到大幅进步。目前,中国固矿钻(固体矿产钻探探井)的勘查深度最高已达到了地下2400多米。而更让叶天竺欣慰的是,这个深度纪录并不是由他所在的危机矿山项目创造的,而是由企业自行勘查的结果。
叶天竺表示,矿山转型的问题最后应当依据市场经济的规律加以解决,但由于我国旧有体制,以及大批矿山企业的实际状况,由国家投资的危机矿山项目有其特别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230个矿山试点,都是国有独资或者国有控股的企业,而一些同样危机深重的矿山,因资本属性问题,并未进入试点名单。
目前,危机矿山项目已接近收尾阶段。“很多人也来问我们,会不会有下一期的专项计划。”叶天竺表示。但这个问题目前没有明确答案,不过包括中金、五矿、紫金矿业等矿产公司目前都已经建立起自己的勘探机构。记者了解到,以铁矿石冶炼为主的宝钢也在加强上游勘探开发的力量。
“我希望看到越来越多的矿产企业加强勘探的力量,未来的问题应该由企业自己解决。”叶天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