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经济体运用紧缩政策工具时顾虑将减少
随着发达经济体通胀压力日益明显,西方新一轮加息周期可能很快来临。欧洲央行7日的议息会议很可能成为这一轮周期的起点。有分析称,随着欧洲央行即将跨入政策收紧的行列,全球性的宏观政策将自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同步收紧,尽管与这一过程相伴的是无休止的争议与担忧。
瞩目 欧洲央行加息如箭在弦
欧盟统计局3月31日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欧元区3月份通胀率出人意料地从2月份的2.4%升至2.6%,为29个月来最高水平,并且是连续第三个月超过欧洲央行设定的接近但略低于2%的通胀控制目标。分析人士认为,尽管从欧元区和全球经济复苏的形势来看,欧洲央行加息的时机似乎尚未成熟,但通胀水平的连续攀升使得欧洲央行本周四宣布近三年来首次加息决定的几率大增。
由于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在3月初的讲话中表达了果断抑通胀的态度,并暗示将于4月加息,市场对该行的加息预期就开始急剧升温,欧元对美元大幅升值。欧元区指标公债——德国10年期公债到期收益率与美国10年期公债到期收益率的差距,由年初时段的最大约570个基点,收窄到3月中旬的最小约80个基点,即美元资产的平均回报率水准优势被大幅压低。
在欧元区,欧洲央行的政策很大程度上受到德国等核心国家的通货膨胀问题所左右。受债务危机影响,欧元区许多小成员国面临支出飙升以及经济急剧放缓的局面,而德国经济却提前踏上了高速发展之路。德国通货膨胀率再次突破2%,创下至少两年来的最高水平。
而这正是欧洲央行所担忧的问题。对于仍处在违约边缘的欧元区外围债务国而言,加息很可能是骆驼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些国家正在努力继续履行偿债义务,并疲于应对不断上升的融资成本。
目前,希腊和爱尔兰被迫进行债务重组的可能性更大,而葡萄牙接受救助似乎也不可避免。加息的影响还将体现在西班牙银行业风险上。提高利率不仅会减少货币市场流动性,通常还会增加欧元区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因此,尽管欧洲央行加息可能会压低德国通货膨胀,并使欧元收益率上涨一两个基点,但欧元区也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欧元区增长速度两极分化的风险将加大,而欧元的生命力也将再次受到质疑。
转向 美英“退出”进入倒计时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4日表示,近期美国通胀率走高是由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所致,不可能持续。他还指出,将极度密切监控通胀和通胀预期,因为“如果我的假设证明错误,我们当然就不得不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物价稳定”。
事实上,随着美国经济复苏的加速和通胀水平的不断走高,美联储成员对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的态度已经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近期,美国费城、亚特兰大、明尼亚波利斯等地方联储主席均发表较为强硬的言论,认为美国经济已不需要进一步的宽松政策刺激。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3月29日称,美联储第二轮国债购买计划的具体实施规模可能较6000亿美元的目标少1000亿美元。费城联储主席普洛瑟则在4月1日表示,美联储可能必须在不久后加息,加息力度可能较大,具体将取决于美国经济前景状况。分析人士指出,这是美联储正在试探着发出政策转向信号,也就是从原来的量化宽松转向紧缩,不排除在6月底QE2结束后会倾向加息。
与此类似的还有英国,英国央行一直在高通胀和低增长之间纠结。英国通胀率目前为4.4%,是英国央行目标水平的两倍多,也远高于欧元区2.6%的通胀率,这个理由或许暗示英国央行应及早加息。然而,英国政府正在执行严格的财政整顿计划且去年第四季度经济意外萎缩,这使得英国央行比欧洲央行更担心内需问题,并因此不敢贸然加息。
各方分析认为,在本周四的货币政策会议上,英国央行可能维持利率于纪录低点不变,但决策者们将围绕应何时收紧货币政策展开激烈讨论。据悉,将于4月27日出炉的英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将是决定未来货币政策走向的关键。若数据显示英国一季度经济增速在0.9%或以上,加息预期将提早至5月。货币市场利率目前显示,英国央行本周四加息的几率为10%,5月加息的几率略高于50%。
发达经济体中的大宗生产资料出口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等国的通胀压力也处于央行调控目标的高端区域,因此在去年就已启动加息过程,退出了极宽松的货币政策。
日本央行将成为例外,近期发生的地震可能使该国利率在更长时间内保持较低水平。日本财务大臣野田佳彦5日称,希望日本央行通过货币政策继续支持日本震后经济。分析指出,上述言论将给日本央行施加更大的压力,预计该国央行在6日开始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可能推出震后特别贷款措施以支持重建。
警惕 新兴经济体持续紧缩应避免滞涨陷阱
中国人民银行4月5日宣布,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至此,中国央行为应对此轮通胀已连续四次上调利率,九次上调准备金率。
事实上,新兴经济体去年年中即出现通胀不断升温的趋势,并已采取了一连串的收紧货币政策的动作。印度基准利率一年来第八次提高,至6.75%的水平,上年度还在降息的俄罗斯央行2月份也加入加息大军。越南央行4月1日亦宣布,上调该行两个关键利率——再融资利率和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至13%,这是该行在一个月内第二次上调关键利率。
分析人士认为,在国际油价高企的情况下,近期新兴经济体面临的主要挑战仍是控制通胀,各央行可能会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对于全球各经济体而言,过高的油价对新兴经济体冲击最大。由于新兴经济体的CPI组成中,30%至50%与能源和食品价格相关,油价上涨传导至食品价格,将推高通胀水平。
他们还指出,欧美低通胀、宽货币政策局面的改变,意味着新兴经济体未来在运用紧缩货币政策工具时将减少很多顾虑,例如加息是否会吸引更多的热钱流入,是否会削弱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影响经济增长。评级机构穆迪在近期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新兴经济体当前面临的通胀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种是由内部需求引起,另一种则主要是输入型通胀,由外部大宗商品价格高企造成。对于内需旺盛造成的通胀,收紧货币政策可能比较有效,但对于输入型通胀,收紧货币政策就未必那么管用,因为源头是在欧美,只有欧美收紧货币政策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但也有分析提醒说,新兴经济体持续加息后应避免经济陷入“滞涨”陷阱,必须预防流动性突然消失可能造成的经济停滞风险。原因是,发达国家前期的量化宽松政策效果并不理想,主权债务危机风波未平,高失业率也未能得到改善,在这样的国际大环境下,新兴经济体的通胀预期虽然强烈,经济停滞的风险也依然存在,央行控制通胀的手段若过为严厉,经济增速就会迅速下滑。
此外,随着全球货币政策格局的改变,国际资本流动也会随之而变,这也应当引起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关注。根据国际金融协会的数据,1月份至3月份,风险偏好的转移直接导致了资金从新兴市场向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回流,新兴经济体股票和债券市场基金累计流出资金176亿美元。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资金的快速、大量撤离可能诱发新兴市场剧烈波动。对于已经深陷资产价格泡沫和高通胀的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在应对自身通胀的同时,今后还需要预防国际资本的撤离和发达经济体随后可能采取的经济紧缩措施,经济减速的风险大大上升。
本网视点:对于仍处在违约边缘的欧元区外围债务国而言,加息很可能是骆驼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中国钢材网认为,随着通胀压力的日益加剧,各国目前正在试探紧缩政策。此举将抑制大宗商品上涨的动力。对于国内钢铁行业来说,中国的加息,增加外界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预期,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铁矿石上涨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