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全面通胀时代到来了吗?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言人作出了否定的回答。而近期来自市场上的价格信号,也局部地减轻了人们的担忧。
统计显示,11月份以来,前期被市场戏称的“姜你军”、“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等纷纷露出疲态。一度疯涨的生姜、大蒜、大豆、白糖、棉花、橡胶等价格均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回落,与最高价相比,最大跌幅达到30%。
与这些现货商品对应的国际国内期货市场,更是以连续大幅下挫打出庄家炒作的“原形”。昨日,大连的塑料、上海的金属锌和橡胶、郑州的棉花、白糖和PTA成为周一下跌的领头羊。其中,橡胶、锌、PTA和棉花期货主力合约分别跳水6.08%、6.73%、6.47%和4.17%。
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前期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很大程度来自于游资的炒作。“游资有效地利用了天气、减产、美元贬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同时囤积商品,造成市场供不应求的假象,进而快速拉高价格。一旦宏观政策环境出现紧缩迹象,这些游资便迅速获利撤退。”
现货市场“囤积居奇”
日前,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司长王炳南透露,2010年下半年以来,大蒜、生姜等“一季生产,全年消费”的耐储存农产品遭到炒作,人为推高价格。
而这样的现象同样出现在白糖、棉花、橡胶等耐储存商品上。
市场人士分析,对现货商品价格的炒作,有些类似于股票市场的“坐庄”。“坐庄”分两步:第一步,中间商在6、7月份部分商品需求淡季时逐步囤积和购进商品,积累一定库存导致市场供应出现适度紧缺,到9月底后,市场开始逐渐转入需求旺季,此时开始小幅抬高报价。
第二步需求旺盛之后,“捂盘”惜售,造成市场供不应求的假象,比如超市出现“限售”,给市民形成恐慌心理。
上述两步完成后,价格自然大幅上涨,中间商此时获利丰厚,开始大规模抛售,或者转移到期货市场建立空单,以备可能的交割之需。
一位白糖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白糖属于此类易被炒作的商品之一。由于白糖易存储,且生产期只有几个月(往往是11月份至次年4月),而每年9月、10月份因为节日因素,往往属于购糖高峰期。故糖厂及中间商可以选择在此期间控制销售数量,以给市场制造“供应短缺”的局面,从而推高价格。而每年11月恰好是糖厂的开榨期,厂商正好可以利用此时被炒高的期货价格来进行套期保值,并给现货新糖创造一个高价的销售氛围。
该人士说,今年白糖价格创出历史新高,一部分来自于减产,另一部分正是来自于炒作,前者成为了后者的推动因素。当然,如果没有游资的炒作,白糖价格不会上冲到7000元/吨以上的高位。这从近两个交易日白糖期货价格的连续跌停可见端倪。
现货价格迅速走低
本报记者昨日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交易网了解到,当日,生姜中间价格达到6.5元/公斤,大蒜中间价格为10.2元/公斤。
此外,北京市农业局信息中心显示,2010年11月第三周,生姜价格达到7.5元/公斤,而该产品在10月中旬的价格达到9.3元/公斤,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价格下跌近20%。
大蒜价格也不例外。虽然价格下降比较缓慢,但北京农业局信息中心数据显示,9月第4周大蒜价格为12.4元/公斤,与昨日北京新发地农产品网上的10.2元/公斤交易价格比较,降幅近18%。
东兴证券研究员瞿永祥表示,在目前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热钱的炒作、货币相对贬值都在增加大蒜、生姜等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动力。不过,从目前情况看,这两种产品的价格已经处于很高的位置,继续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而从明年来看,随着国家对于流动性的收紧和对热钱管控趋严,价格将会进一步走低。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上,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像大蒜、生姜这些不具有决定因素的商品,今年以来价格出现如此大的波动,背后很大程度上是由炒作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