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5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走低。基本面看,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很大程度上看美元走势,美元走势则取决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技术面,商品指数面临较大的调整压力。
美联储货币政策决定后期走势
目前商品指数(CRB)出现断头型下跌,已经跌穿半年均线643点,很有可能考验年线572点附近。
2001年以前CRB指数一直在低位徘徊,直到2001年年底,美联储下调短期利率。时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将这种低利率维持了下去,多年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了新的商品牛市。2008年夏天,CRB指数出现第一个高峰,随后商品价格下跌,直至2008年12月,美联储宣布实施第一次定量宽松政策。自那时起,CRB指数向上的趋势一直延续至今。这导致CRB指数在短短三年时间里超过了其2008年的历史峰值。CRB指数最高691点,高于2008年高点453点50%以上。
从商品指数的走势来看,大宗商品的牛市起步于2001年的180点,十年的时间上涨了3倍,2009、2010年呈现加速上扬的态势,与美国金融危机后的量化宽松政策相吻合。也就是说推动商品牛市的主要推手是美联储美联储定量宽松政策。
美联储货币政策决策机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4月26日至27日召开货币政策决策例会。会议发表的声明表示,美联储将在今年6月底之前继续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购买美国长期国债。美联储同时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零至0.25%的水平不变。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随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传递了明确的货币政策信号,即美联储整体上仍会维持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美联储小幅缓步收紧货币政策的预期已经呈现。这将对全球经济造成广泛影响。
一旦6月底宽松政策结束,美元或迎来强势反弹。受到美元联储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影响,近期美元持续贬值, 5月2日美元综合指数跌至72.70为2008年8月后的最低水平,接近危机前70.69的历史最低水平,蕴含较强的反弹动力。因此,当前美元的过快贬值也孕育着后期美元的快速的升值,特别是6月后美元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结束,未来美国的经济增长出现恢复,美元将会重新出现较快的升值,美元升值将会带来大宗商品、特别是农产品价格的较快下降。
需求放缓、供给加大
大宗农产品面临较大压力
中国需求可能放缓。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由3月的53.4下降至4月的52.9,这是近年来该数据在4月份首次出现环比下降。在货币政策持续紧缩的打击下,需求不足与去库存化叠加,对大宗原材料商品需求巨大的中国市场开始出现需求下滑的苗头。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上市公司账面存货金额高达3.53万亿元,超过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创出历史新高,其中,有色金属、房地产、能源类企业库存数量最多。在国内货币环境紧缩的情况下,继续扩大库存会挤占流动资金,并不现实。事实上,新兴市场中不仅仅是中国出现有效需求放缓,俄罗斯、印度、巴西等亦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国内主要农产品受到调控。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家对于粮食的调控政策将对农产品市场产生很大的压力,在需求无明显改观的情况下,农产品将依旧延续弱势震荡走势,后期玉米、小麦、大豆等粮食作物走势需密切关注天气因素。
过去一段时间,棉价狂升已使纺织业界在使用原料时,增加化纤而减用棉花,从而使棉花消费需求下降。同时,国内规模以上纺企棉花库存较上年增逾两成。
玉米种植面积预计小幅增加,棉花、甘蔗种植面积大幅增加,新季产量增加预期导致远月价格大幅下落。
2011/2012榨季,糖市预计将进入增产周期,2010/2011榨季全国糖料种植面积已达到2548万亩,高糖价促使农民种植积极性大增,如新榨季扩种面积大幅增加,天气顺畅下糖市将正式步入增产周期,高糖价将难以维持。
美国主要农产品库存上升。美国农业部(USDA)5月11日公布的5月作物供需报告显示,2010/2011年度美国大豆和玉米的期末库存都远远高出4月的预期,分别高达1.70亿蒲式耳和7.30亿蒲式耳。小麦的期末库存和上月预估数字持平,同为8.39亿蒲式耳。同时USDA预测,美国2011/2012年度大豆和玉米年末库存为1.60亿蒲式耳和9.0亿蒲式耳,小麦的期末库存7.02亿蒲式耳。
USDA预测,美国2011/2012年度玉米产量为135.05亿蒲式耳,高出旧作产量10亿多蒲式耳。美国大豆2011/2012年度为32.85亿蒲式耳,仅较现年度下降4400万蒲式耳。5月USDA数据总体利空短期的国际农产品价格。
二季度南美农产品集中上市。二季度是南美农产品集中上市的季节,在南美大豆、玉米、食糖、棉花等农产品上市时期,国际农产品市场供应压力增加,农产品价格往往处于季节性下滑的周期;农产品市场整体面临一定回落下调需求。
进入4月份后,巴西、澳大利亚等南半球产糖国将陆续拉开新榨季生产序幕,印度在国内食糖产量可能达到2500万吨,并且印度将扩大食糖的出口量,在此背景下糖价面临一定的下滑压力。
可以确认,在主要产区没有大的气象灾害的情况下,农产品价格从去年10月份开始的涨势基本结束。因为全球市场的供需并没有那么紧张,农产品价格上涨更多是虚拟经济造成的影响。经过一轮暴涨之后,很多投机商获利了结,国内期市从2月底开始基本是空头市场。如果期货跌得差不多了,将可能加快现货价格的下跌速度。
有助于缓解输入型通胀压力
国家统计局5月11日发布数据显示,4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3%,食品价格上涨11.5%,非食品价格上涨2.7%。我国CPI构成中,食品价格占到 31.29%的权重,也就是说食品价格在整个消费物价统计中占比超过三成,对整个消费物价的高低具有直接影响。
国内还有大量的低收入群体,其恩格尔系数高,食品支出比重高,而此轮物价上涨的主要推手是食品价格。在中国,不仅过去和现在,就是在可预见到的一二十年内,CPI上涨都将是主要由食品价格上涨推动的。
当前,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如何已经被看作影响今年我国物价形势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之一就是国际输入性通胀对国内的影响。近期大宗商品的调整走势,特别是大宗农产品的调整走势,有利于缓解国内输入性通胀。
A股农业板块缺乏整体性机会
从行业投资角度来看,尽管农业股关注度极高,政策倾向性也很强,但农业股是一个盈利水平相对低,周期变动大的一个板块。A股市场农业行业按照2011年一季报最新估值,市盈率55.52倍,市净率4.70。远高于上海市场16倍,2.14深圳市场33倍、3.73的估值水平。2010年8月,受极端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全球农产品价格大幅攀升。在相应的二级市场上,农业股曾走出了一轮异常火爆的行情。从技术面看,其月线级别的调整仍在进行中。
产品价格是否具备中期上涨空间,可能成为未来农业股走势强弱的分界线。从这么多年的历史经验上看,国际农产品的炒作不如金属价格波动对国内的冲击和影响大,它的传导和影响更多的停留在加重通货膨胀的预期。
因此,在投资选择上,我们要区分商品市场和股票的不同。对于国际农产品的价格波动,更多将影响的是国内的期货交易,而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即使国际农产品价格的飙升也很难短期改变农业股的业绩,从而提高估值优势。
农业股的机会更多体现以政策导向为主的题材性炒作方面,比如国务院4月份最新出台的种业新政明确提出要抬高种子行业进入门槛,鼓励相关企业兼并、做大做强。可能给予种子行业炒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