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宏观经济数据将于本月9日公布,目前多家机构预测,8月CPI涨幅会出现回落,低于7月份的6.5%,未来几个月也将持续回落。但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再现波动,各国宽松货币政策倾向于延续,市场担心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货币政策依然难以轻言放松。
8月份CPI或回落
7月份CPI同比涨6.5%,创37个月来新高,其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4.8%,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38个百分点。而进入8月,商务部和农业部监测的数据显示,虽然鸡蛋价格持续上涨,但整个食用农产品价格总体运行平稳,其中猪肉价格涨幅相比6月和7月明显放缓,蔬菜价格跌多涨少,水产品涨幅回落。
基于以上现象,多家机构预测8月CPI或浮动在6%左右。交银国际预计8月CPI为6.1%,比此前做出的6.0%的判断上调了0.1%。中投证券表示,8月通胀回落预期加深,预计CPI为6.2%到6.3%。中金、申万、国泰君安预测的8月CPI同比增幅均为6%,而安信证券则认为有低于预期的可能,预测值为5.9%。
不过,国家统计局前总经济师姚景源提醒,近期新涨价因素有所增加,特别是非食品价格中的服务类价格出现上涨。央行副行长马德伦则指出,这一轮的CPI上涨因素十分复杂,是国内外综合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输入性通胀压力越来越大,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影响日益突出。原油、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并且在高位保持震荡。
这也体现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9月1日公布的PMI指数中,数据显示,购进价格指数自今年3月份以来持续回落,上月回落幅度明显缩小,只有0.4个百分点,本月又回升0.9个百分点达到57.2%。购进价格指数反弹,主要受原材料与能源类购进价格明显上升带动。
高盛亚洲宏观经济学家宋宇对本报记者表示,由于CPI通胀率仍居高不下,近期内决策者将保持政策相对紧缩但力度不会比以前更大。然而,随着未来数月同比通胀率和实体增长数据都表现出明显下行倾向(我们预计8月份CPI通胀率仍为6.0%左右,实际政策执行有望有小幅放松。
货币政策难言放松
即便8月份的CPI真的如期回落了,但物价并没有降下来,目前来看,食品价格在上涨,大宗商品价格没有下降,而且工业品出厂的原材料价格也在上涨,通胀压力依然很大。
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指出,主要原因是此前发行的货币比较多,而有的手段过于严厉现在还没有使用,比如说发行跟通胀挂钩的国债或者是不断加息,这两个最重要的手段都没有使用。
央行8月30日发行了10亿元1年期央票参考收益率平于3.584%,同时从9月起将商业银行保证金存款纳入到存款准备金的缴存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将减轻公开市场的回笼压力。这让市场预期未来加息概率减小。
但9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称:“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宏观调控的取向不能变。”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本报记者表示,近期国际形势大幅动荡,各界出现了有关经济形势的不同看法,总理的文章表明了中央的态度,也是为了让市场纠正理解的偏差。
但也有不同的解读,野村证券发给记者的报告认为,温总理非常关注之前实施的货币政策的滞后和累积效应,并且意识到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非常复杂。在我们看来,这表示他在担心政策过度紧缩的风险。我们对此的解读是继续加息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概率已经降低。
目前为控制通胀,紧缩的货币政策一直没有停步,平安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孙方红对本报记者表示,存款准备金率提得很高,造成资金流向扭曲,未来很可能在在宏观经济政策上做一些调整,货币政策很可能会更多地使用加息等价格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