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举办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影响评估”课题成果发布会上,该课题组组长、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表示,人民币汇率相对于均衡值还有一定的低估,但低估程度不到10%。
卢迈同时指出,应在国内外宏观经济相对稳定、就业状况良好、产业发展基础扎实、监管环境明显改善、国际环境相对宽松的时候,及时抓住时机调整,通过小幅、渐进的升值消除汇率失衡。
据介绍,该课题组成员汇集了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博客)、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等多位知名学者。在建言“十二五”时期汇率制度改革时,该课题组成员表示,汇率制度改革的长期取向是自由浮动的汇率体制,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宜采取“主动、渐进、可控”的原则,一次性大幅升值既不必要也不可行。
卢迈表示,当前对汇率改革进行事后评估存在一定的误区。例如,有观点认为,2005年以来的汇改没有在根本上消除汇率失衡的局面。
卢迈解释称,事实上,经过2005年的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汇率对均衡水平的偏离已经有了明显改善,低估程度不到10%,这一程度远远低于国外部分学者作出的低估30%、40%的判断。
课题组建议,要相机抉择,通过小幅、渐进的升值消除汇率失衡。应在国内外宏观经济相对稳定、就业状况良好、产业发展基础扎实、监管环境明显改善、国际环境相对宽松的时候,及时抓住时机调整。
此外,对于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课题组还建议,建立外汇储备增量调控目标。争取到2015年基本实现外汇储备不再明显增加,同时做好存量外汇保值增值。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2.85万亿美元。由于存量规模巨大,部分人士担心汇率升值将会给外汇储备带来巨大损失。
卢迈称,计算损失时,不能只看存量的外汇资产数量巨大,更要看到我国可交易的总资产增值的情况。此外,只要保持外汇储备资产的总量不再继续增加,即使有一些损失,也可以通过经济总量的扩张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