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六省至此均有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区,崛起“只欠东风”
在国务院刚刚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下称《规划》)中,河南省中原经济区被纳入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首次被写入国家文件,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耿明斋教授昨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指出,下一步国家可能将会出台一个专门针对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性文件。
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意味着某种程度上地方可以得到更多诸如政策等方面的实惠。耿明斋指出,如果届时河南能够拥有类似在土地指标方面的专门政策,将会更好地支撑经济发展。另外一些先行先试的政策也将是很重要的资源。
去年11月,山西向国家申报的“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已经获得国务院的批准。此次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后,中部六省均有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区,中部崛起战略正不断推进和深化。
按照《规划》,河南省作为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包括河南省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部分地区。该区域的定位是: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区域性的科技创新中心,中部地区人口和经济密集区,使之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板块。
耿明斋认为,中原经济区发展具备了诸多优势,包括区位、市场、劳动力、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的优势,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比如在产业结构上,制造业发展不充分。“整个工业结构,偏向能源原材料初级加工业,制造业发展比重小。”
“河南是人口第一大省,最大的问题还是就业。”耿明斋指出,“十二五”期间,河南应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脚步。在提升传统能源、原材料加工产业的技术含量基础上,大力发展制造业,包括劳动密集型的、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而这也符合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以及城镇化发展的需要。
与此同时,对于农业和人口大省河南来说,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上去的同时,如何保证农业的发展不受影响关系整个经济区建设的成败。在这方面,中原经济区将成为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载体和平台。
“这是一个可以实现的原则。”耿明斋指出,过去讲制造业发展影响农业,主要是因为工厂跑马圈地导致挤压农业土地用地的空间引起的结果,河南的发展要做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基本办法和举措一是搞好规划,二是加快城市化步伐,让更多农村人口进城,减少人均占有建设用地的空间。“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一个问题的三个面,只有同步向前走才能相互推动,同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