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出现增速放缓迹象和高层的零星表态,使主张放松政策的人找到了充分的理由,但央行昨晚宣布年内第三次加息,再次表明防通胀仍然是当前宏观调控政策的首要任务。在以往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时间段宣布加息,则说明央行在货币政策工具选择上更加倾向价格型工具。
政策放松预期增强源于温家宝总理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文中提到,总体价格水平目前处在一个可控的区间,而且预计将稳步下降。有分析人士将此表态解读为政策可能放松,随后国内股票市场明显反弹。但在另外一些人士看来,温总理的文章恰恰表达了政府防通胀的决心,只要价格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紧缩政策一定还会继续出台。温总理近日在辽宁考察期间也再次强调,稳定价格总水平仍是宏观调控首要任务。
对于央行防通胀工具选择的变化,此前业界已有预期。瑞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指出,频繁上调准备金率已经耗尽中小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目前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早已高于基准利率,提准对控制信贷的影响将甚于加息。及时提高存款利率将有助于缓解长期以来的负利率,是对抗通胀最为有效的方式。在政策工具选择方面,价格型工具对经济增长影响小,且抗通胀效果更加明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也赞同央行的政策选择。他认为,在社会融资日益多样化的市场环境下,过度依赖提高准备金率、贷款控制等数量工具,不仅政策效果受到影响,而且还可能导致流动性的结构性失衡。预计下一步紧缩政策会平衡运用利率等价格工具和数量工具,利率工具的灵活性会有所提高。
货币紧缩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在部分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的情况下,有观点认为央行应该放松货币政策。但在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看来,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是结构性问题,而非从紧的货币政策所导致。由于现行的金融体系相对有利于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大型企业,如果中国金融机构不能进行结构性和风险评估机制的改革,并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那么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而采取货币政策放松,只能造成信贷资源继续流向国有企业,造成垄断加剧,并造成投资的过度增长。
刘利刚认为,中国仍然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实际负利率,本次加息25个基点尽管帮助甚微,但仍有利于减轻实际负利率状况。因此,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本次加息的影响是“不对称”的,即其对存款的影响将大于对贷款的影响。这是因为,由于市场流动性偏紧,市场实际贷款利率已远高于基准利率,并已经考虑到了多次加息的因素。
考虑到通胀以及金融稳定等因素,刘利刚认为,中国央行的加息举动仍然没有完成,为控制通胀并管理好通胀预期,央行仍将在第三季度加息一次,幅度为25个基点。
瑞银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也汪涛表示,此次加息在意料之中,幅度是标准的,但对目前的通胀水平而言,“这个幅度有点小”。但她同时认为,年内继续加息的可能性不大,并且今年剩余时间内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也不会像前4个月那么频繁。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则认为,在目前情况下,加息对通胀的直接作用不是特别大。她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下半年不会改变。
左晓蕾解释说,这是因为从消费投资的总需求角度来说,现在中国经济增长是正常的,没有过度投资没有过热的经济。在这种情况下,利率上升对通胀的管理作用不是很大。她分析说,本轮加息可以缓解负利率带来的通胀预期,这也是在管理通胀。但从另外一个角度,央行可能想借此机会尝试通过利率调整来引导利率市场化。因此,央行下半年还有可能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