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继续稳步复苏,其中德国经济的强劲增长格外闪亮,美国房屋和就业数据也有了较为明显的好转,似乎打开了一扇窗户,让人们从中看到未来全球经济的美好前景。
上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继续稳步复苏,其中德国经济的强劲增长格外闪亮,美国房屋和就业数据也有了较为明显的好转,似乎打开了一扇窗户,让人们从中看到未来全球经济的美好前景。不过,新兴国家通胀压力加剧,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也令投资者感到担忧,黄金、原油、有色金属价格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而农产品则由于拉尼娜恶劣天气的影响,价格继续保持强劲的走势。
欧美经济稳步复苏,但美国、欧元区的低利率货币政策短期内很难发生改变。随着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新兴国家的通胀压力将会有增无减。上周四欧洲央行(ECB)公布的月报中,有数据显示,能源价格的上涨可能在未来数月推高欧元区通胀率,并在中期加大了欧元区的物价压力。
紧缩战通胀 商品寻方向
欧洲央行称短期整体面临通胀上行的压力,这主要源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不过,如同以往,该报告与欧洲央行总裁特里谢宣读的央行政策声明基本一致,欧洲央行上周连续第20个月将利率维持在记录低位1.0%,欧元区受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2011年欧元的走势仍可能偏弱,这也弱化了欧元对抗商品通胀的能力。
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增长引擎,新兴国家还将起到一定的带动全球经济在危机后复苏的作用,而在此时不少新兴国家拉响通胀警报引起了多方关注。通胀风险无疑成为2011年新兴市场面临的一大隐忧。目前,新兴经济体正普遍面临不断增强的通胀压力,如果通胀压力持续,新兴市场将不得不收紧货币政策,从而影响经济增长速度。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回落至4.6%,全年CPI涨幅为3.3%。CPI由上月5.1%的高点回落,表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物价调控措施初见成效,但这还不能说明通胀压力已经完全消除。在输入型通胀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下,有机构预计,今年一季度CPI仍将高位运行。在此背景下,预计宏观调控的重心仍将偏重于物价控制,流动性将维持进一步紧缩的趋势。巴西央行1月19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50个基点至11.25%,这是该行自去年7月以来首次加息。受暴雨天气和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的影响,巴西央行将被迫进一步上调利率以抑制通胀。巴西央行加息将不可避免地推动该国货币雷亚尔进一步升值,这还可能导致巴西商品,如铁矿石、大豆和咖啡等产品价格在国际市场继续上涨。
气候异常作用仍存
近期,全球气候异常现象明显,北半球受强烈寒流和暴风雪侵袭;南半球则暴雨不断,澳大利亚、巴西、南非和肯尼亚等国发生洪灾或泥石流,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暴雨和洪水仍在澳大利亚肆虐,持续的洪灾导致国际市场煤炭和铁矿石等价格走高。澳大利亚大水更是对中国市场的进口铁矿石价格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澳大利亚西部皮尔巴拉地区铁矿石出口量占到全球出口量的1/3,澳大利亚气象局曾发出预警报告,称该地区未来数月很可能面临创历史纪录的连续强降雨。另外,巴西铁矿石产区之一的米纳斯吉拉斯州也遭遇暴雨侵袭,导致对巴西铁矿石出口将明显减少的预期愈演愈烈。哥伦比亚、澳大利亚、南非等地肆虐的洪水也影响了全球范围内的煤炭供货,引发美国市场的煤价飙升。澳大利亚的供应占全球电煤供应的3%左右,对全球煤炭价格影响较大。另外,欧洲的严寒天气也使用煤量增加。
与带给煤炭业和铁矿石的短期影响相比,洪灾带来的粮食问题也非常严峻。1月和2月通常是澳大利亚小麦收割的季节,大量的雨水将造成小麦的减产,2010年,澳大利亚小麦产量是2250万吨,其中1450万吨用于出口,大约占全球市场小麦出口份额的11%。据预测,洪水将造成澳大利亚小麦减产一半,除小麦外,水果和白糖的产量也将减少。另外拉尼娜引发的干旱也在威胁着阿根廷的大豆作物,特别是在大豆关键的结荚阶段。多数阿根廷玉米在缺水的环境中度过了授粉阶段,玉米预期产量也从约2500万吨下调至2000万吨左右。
目前,全球经济复苏前景向好,而新兴国家的紧缩货币政策仍将对商品走势构成打压,不过随着欧美等国家经济的转好,需求将稳步增加,这又将支撑目前高价位的商品价格。夹缝中寻方向,将会成为2011年我们关注的重点。另外,全球正处于拉尼娜现象的影响过程当中,由此带来的铁矿石和煤炭价格的上涨已经初显,而农作物所受到的影响可能更加严重,这直接导致了全球大豆、小麦、白糖产量的减少。虽然目前白糖、大豆等品种价格已经处于高位,但供需偏紧的状况下商品价格高位运行的格局仍将维持。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宏观环境复苏前景乐观,投资者风险偏好升温,使得黄金避险属性有所减弱,金价出现大幅回落。原油、有色金属特别是铜近期高位压力较大,库存有所增加,这将导致其短线回调风险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