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济南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济南分站 >> 市场评论 >> 行业观点 >> 在新常态下,钢铁企业应当怎么活?

在新常态下,钢铁企业应当怎么活?

来源:网络 2015年06月30日 09:05:01 打印

  钢铁行业是不会死的,但有的钢铁企业要死,这是真理,是大势所趋。大浪淘沙,优胜劣汰,一批钢铁企业肯定会出局。现在要研究新常态下钢铁企业怎么活。”6月24日,在由全联中小冶金企业商会和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主办的2015钢铁企业精益管理实践高峰论坛上,全联中小冶金企业商会原名誉会长赵喜子如此表示。“钢铁行业是不会死的,但有的钢铁企业要死,这是真理,是大势所趋。大浪淘沙,优胜劣汰,一批钢铁企业肯定会出局。现在要研究新常态下钢铁企业怎么活。”6月24日,在由全联中小冶金企业商会和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主办的2015钢铁企业精益管理实践高峰论坛上,全联中小冶金企业商会原名誉会长赵喜子如此表示。

  “春天再也等不来了”

  “不只我国进入新常态,全球也进入‘新常态’,全球经济复苏继续放缓,这就使我国经济变得非常复杂,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越来越多,解决问题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赵喜子说。

  我国经济增长从高速转换到中高速,其实质是要用新的平衡替代旧的平衡。但现在这种新的平衡没有建立起来,根本原因是供给与需求在总量和结构上的再平衡没有实现。新常态下,需求的增速在大幅回落,而供给受高速增长惯性思维、银行市场化改革不到位、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的影响,调整速度缓慢。尤其是传统行业,需求大大收缩,而产能继续保持在高位,形成严重过剩局面。

  “因此,要建立新的平衡,必须压缩、化解过剩产能,而钢铁是典型的过剩行业。目前,过剩产能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赵喜子表示。“然而,对于钢铁企业来说,产能压缩痛苦,不压缩也痛苦。因此,钢铁企业往后怎么活,这话题变得越来越沉重。”

  去年,中国钢铁行业的产能和产量已经进入峰值平台弧顶区。今年初以来,大中型钢铁企业开始亏损,民营企业效益也大幅下降,预计下半年也不会比上半年好。“去年行业吨钢利润还可以买两斤排骨,今年恐怕一斤筒子骨都买不到了。”赵喜子说,“现在钢铁企业的负责人都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如果我们还停留在高增长的惯性思维中,认为再咬咬牙就可以挺过去,再等几年就可以熬过寒冬,那就错了。春天再也等不来了,因为新常态是不可逆的。”

  钢铁企业怎样才能活?

  在新常态下,钢铁企业应当怎么活?

  赵喜子首先提出,本轮钢铁行业的调整与1993年至1995年、1998年至2000年、2008年至2010年这3个周期有质的区别,不要以为再等两年寒冬就会过去。要丢掉幻想,求异图变,从自身做起,下功夫转型。

  其次,钢铁企业要关注中央提出的“要高度重视经济下行压力”。赵喜子表示,现在顶层设计不论做出何种决策,都面临风险。顶层设计的最后选项是稳增长,即增加投资、量化宽松、地方发债、原债务展期、发展直接融资、PPP(公私合作模式)、金融改革、降准降息、减税、稳出口、稳房地产,以及推行“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政府层面的这些声音与钢铁企业息息相关,企业要根据这些适时调整自己的战略安排。

  再次,钢企要管理创新。例如,石横特钢作为一个没有任何资源优势的300多万吨产能的普通钢铁企业,吨钢利润高达300元,靠的就是管理创新。他们把钢铁生产工序配套得天衣无缝,把各工序产能发挥到极致,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处于完全受控的状态。再如,有的企业优钢、特钢搞得非常好,生产组织和在线管理完全按标准化作业,而标准化的内涵是精细化、系统化、规范化。

  其四,钢企要拥抱互联网,发展电子商务。现在有不少钢铁企业电子商务已经起步,但仍然有不少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落后于时代。赵喜子表示,发展电子商务绝不仅仅是为了网上交易,而是发现客户、发现市场、发现价格,与客户联动,为客户服务,倒逼企业品种结构调整,提高质量和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变钢铁企业生产商为服务商。在信息时代,钢铁企业一定要搞好“两化融合”,早搞早受益,不搞早晚被淘汰。

  其五,钢企是要“走出去”。中央“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国务院前不久提出的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战略安排,为钢铁企业“走出去”指明了方向。《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意见》将钢铁等12个行业作为重点领域予以支持鼓励。“现在有部分钢铁企业已经往外走,有的在考虑怎么往外走,势头很好,但也遇到不少问题。只要方向对头,所在国选准,尽职调查仔细,风险能够掌控,终究能见成效。”赵喜子说。当年欧洲、日本产能过剩,将装备输出到我国,其输出战略是以产品出口带动,以产业链输出为目标,这是我国钢铁企业可以借鉴的。

  此外,钢铁企业要注重环保达标,收缩战线,保证现金流不断。

  要研究怎么“死”还要研究怎么“活”

  当下,抗寒能力较强的企业,在研究怎么活;而抗寒能力较弱的企业,在琢磨怎么“死”。

  赵喜子说:“要想研究怎么活,首先要研究怎么‘死’,必须要考虑企业的退出机制问题。”

  赵喜子表示,在钢铁行业寒冬的日子里,不同社会层面的关注点也开始出现变化。“企业在研究怎么活,即使准备退出钢铁,也是换个活法;政府在研究企业怎么‘死’,例如实施新环保法、淘汰落后产能、进行兼并重组、制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要求不得新上钢铁项目、钢铁行业不给予新增贷款以及抽贷等,也可以说是在制定负面清单;而行业组织对企业的生死都关注,都研究。”

  “特殊时期,政府和行业组织要设法引导钢铁企业控制钢产量,这比压缩产能管用。”赵喜子还指出,政府对钢铁行业不能只研究企业怎么死,还要研究怎么活。他举例,前不久的铁矿石税改、工业用电价格调整等政策,给企业带来了好处;发展直接融资、重振股市等措施,在降低上市钢铁企业的融资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非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

  赵喜子建议,当前为缓解钢铁企业压力,政府应继续鼓励产品出口,不要过分担忧反倾销。在融资政策方面,不能一刀切,该增加贷款的应该提供贷款,特别是节能环保方面的贷款;对钢铁企业不能好坏不分地一律停贷或抽贷。在联合重组退出通道方面,政策设计应可操作,能落到实处。钢铁企业“走出去”应给予金融支持,国企、民企要一视同仁。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