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绑央企地方政府 杜双华再造1600万吨新日钢
与山东钢铁集团(下称“山钢”)的重组未见进展,日照钢铁集团董事长杜双华已斥巨资参股并控制了五矿营口中板有限公司(下称“营口中板”)。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调查发现,营口中板目前正在建设产能400万吨的2座高炉,而远景规划的年产能则高达1600万吨,相当于再造一个日钢。
杜双华是否已冲出“被重组”的阴霾,开始放胆扩张;抑或已完成与山钢重组中的资产切割,开始在营口再创基业?
无论是哪个答案,这位钢铁枭雄已把未来的命运押在了营口。
一致行动人
“还正在进行中。”6月6日,辽宁省营口市,杜双华这样回答记者关于山钢重组日钢进展的提问。
而此时,另一个与日钢有关的重组已悄然完成。
2011年2月,五矿发展与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日钢控股”)、旭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旭阳控股”)签订协议,日钢控股开始托管五矿发展麾下的营口中板。
营口中板是1970年创立的地方国有企业,2002年划归五矿集团,后由五矿发展控股,目前年产300万吨中厚板。
2008年以来,营口中板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仅2011年1、2月的亏损额就高达8202万元。业内人士透露,营口中板的生产规模虽属中型企业,但其2009年投产的宽厚板材生产线,设备和工艺水平堪称国际一流。
日钢控股托管营口中板两个月后的4月20日,五矿发展发布营口中板《股权重组议案》。议案称,日钢控股以每股1.2092元的价格受让4家公司持有的营口中板股权,合计39.96%;同时,旭阳控股现金增资14.93亿元,营口中板的注册资本从49亿元增至61亿元。
重组后,五矿发展的股权由50.4%降至40.32%;日钢控股和旭阳控股分别持股31.97%和20%。
公告称,五矿发展对营口中板的“控股地位不变”。
旭阳控股的工商资料显示,公司注册资本7亿元,其中杨雪岗出资3.45亿元,路小梅出资350万元,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出资2亿元。杨、路二人为夫妻关系,两人也是中国旭阳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该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煤化工生产商之一。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的一份文件显示:日照钢铁是河北中煤旭阳有限公司的主要客户,而后者是中国旭阳煤化工集团的下属企业。
杜双华和路小梅在香港有大笔的共同投资:开源控股2010年的财报显示,杜双华个人持有其7.4%的股权,路小梅个人持7.87%的股权。另外,杜双华拥有85%股权的Happy Sino International Limited持有开源控股7.4%股权,而路小梅全资控股的Sincere Protfit Group Limited持有开源控股7.87%的股权。
如果将杜双华和路小梅视为一致行动人,则日钢控股与旭阳控股联手拥有营口中板51.97%的股权,五矿发展实际上已失去对营口中板的控制权。
纵观整个重组过程,旭阳控股一直是“陪太子读书”的角色。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日钢控股托管营口中板以来,10多个管理人员,全部来自日钢系,旭阳控股并未参加到管理层来。
为控制营口中板,杜双华花了血本。平安信托投资有限公司(营口中板原4家股东之一)的股权转让协议显示:日钢控股购买其持有的37.673%股权,支付了22.5亿元。双方于4月21日签订协议,4月30日转让金即已到位。
根据公开的营口中板资产评估数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简单测算,这笔股权转让的溢价起码在1.5亿元以上。
再造日钢?
6月21日,营口中板东大门附近,大群建筑工人在喧闹的工地上忙碌。
东大门南侧的空地上,新建的1号高炉已露出地面十多米。其西北方向数百米远处,新建的2号高炉趋于成型。
在1、2号高炉之间,料场、矿槽车间正在搭建,也已高出地面近10米。而在东大门南北两侧数百米长的空地上,与高炉配套的铸铁、烧结车间正在打基础,10多座打桩机不停地轰隆作响。
工人们介绍说,1号高炉是6月初动工的,预计今年12月投产;2号高炉开建于今年3月,预计明年2月投产。
这项工程的全称是“五矿营口中板技术改造工程2×2300m³高炉”,由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负责施工,两座高炉的产能均在200万吨/年的水平。 “杜双华开大会讲过:施工单位提前1天完工的,奖40万。提前1个月,奖1200万。”营口中板生产部的一位值班长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当年的日钢,由破土动工到出铁水,历时181天,创国内之最。现在,这一日钢速度,即将在营口重演。
通过对多位内部人士的采访,《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基本勾勒出了营口中板项目的情况。
在建的两座新高炉年产能400万吨,加上现有的4座小高炉240万吨的年产能,明年年初营口中板的炼铁年产能将达到640万吨。
在下游,除了宽厚板材生产线的年产能将从150万吨增加到500万吨,明年年初还将动工450万吨/年的热轧大型H型钢生产线。
日钢在H型钢上拥有绝对技术优势,其H型钢成材率接近100%。营口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一位负责人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证实:450万吨/年的H型钢项目,已获得营口市政府立项。
640万吨炼铁的年产能,无法同时满足500万吨/年的宽厚板材和450万吨/年的大型H型钢需求。
“还得再建,”上述营口中板生产部的值班长说,“要再造一个日钢出来。”
这一未来规划,已在营口中板的内网得以先睹:4个原有的小高炉将拆除,在原址上建设2座2300m³高炉;另在厂区现有空地内或再征用的土地上建设4座2300m³的高炉。这样,营口中板的高炉将达到8座,总体产能将达到1600万吨/年,超过日钢现在的规模(2010年日钢的钢产量为1236万吨)。
杜双华新模式
对营口乃至整个辽宁而言,杜双华来得恰逢其时。
“咱们辽宁本来是钢铁大省,但是现在远远落后了。辽宁现在才5000万吨,河北现在搞了多少了?河北都超过两亿吨了!”营口市常务副市长刘焕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中央给辽宁的定位还是建精品原材料基地、精品钢材基地;河北还没这个定位。”
营口发展钢铁业的区位优势非常明显。《营口“十二五”规划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显示,要“全力打造钢铁及深加工等四个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在刘焕鑫看来,杜双华对营口的投资,“有这么一个宏观背景和角度”。就在去年年底,杜双华还在日钢年终工作总结大会上表示,“今后我们主业不再扩建了,规模不再上升了”。
而短短月余间,这一局面就被杜双华打破。
今年年初,为扭转亏损,五矿集团对营口中板进行招标托管,日钢在6家投标企业中中标。
杜双华向媒体坦言:“跟五矿谈判的时候,赔了算我的;挣的呢我们分。”
一位不愿具名的钢铁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五矿发展的国有股权虽被稀释,但实际出资额并不变;只要能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五矿集团高层对上面就好交代。双方实现了共赢。”
有了营口地方政府和央企五矿集团的支持,杜双华颇有底气。
6月6日,杜双华一改往日的低调,在营口会见了多位记者。会上杜双华表示,“营口中板今年能持平;明年技改设备上去后,能赚5个亿”。当晚,辽宁省常务副省长许卫国来到营口,和营口市委市政府的高层一起宴请杜双华。
6月7日起,国内各大财经媒体相继刊发了营口中板扭亏为盈的报道。这些报道显示:2月份日钢托管后,3月份亏损降至251万元;4月份公司盈利2263万;5月份利润总额攀升到5032万元。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调查得知,营口中板扭亏的手法是:原来的管理人员基本未动,但日钢系来的10多人却控制着采购、销售、财务、招投标等重要环节。“这一下,把一进一出全卡死了,谁都不能从中谋私利,成本一下子就降了下来。”营口中板一位内部员工说。
杜双华的胃口,并不全在营口中板。6月6日,杜还与央企中冶的京诚(营口)装备技术公司(下称“中冶营口”)的高管会面,商定为其提供“诊断式咨询服务”。
“今年上半年1到5月份,中冶营口赔俩亿;我拿到它我不赔,但像五矿营口似的拿着挣5个亿,这个我没把握——不赔就行。”杜双华说。中冶营口是一家钢铁装备企业,杜双华称准备将其纳入日钢和营口中板的供应、销售系统中,未来除坚持做主业外,还可开发一些特种钢材。
然而,等着杜双华的,不全是鲜花和利润。众所周知,钢铁作为产能过剩行业,其新建产能受到国家发改委严格管制。当《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就此问及营口中板具体投资情况时,刘焕鑫却称“个案比较复杂”,营口中板“产能没有突破原来批的(范围)”。
不少辽宁官员对此反应谨慎。营口市发改委一位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日钢参与了营口中板的生产经营,至于下一步动作打算,我们这个层面不知道。我们这一块儿还没有收到它建设大项目的请示文件。”
“这事儿太大了,市里专门为它成立了领导小组,分管市长来做组长。”营口市经信委一位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记者手记:写满秘密的钢铁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传记作者彼德•克拉斯曾写道,“每一块钢铁里,都隐藏着一个国家兴衰的秘密。”
从1989年离开首钢、租赁北京兴华福利轧钢厂100平米的厂房生产钢窗开始,杜双华已在钢铁行业经营了22年。接触过他的人对他的印象多是“极其低调、朴实和爽直”。
正由于这极端的低调,在很多人看来,杜双华就是一块写满秘密的钢铁:任风云际会,我自深沉如铁。
至今仍有很多人不明白,2003年12月钢铁行业遭遇国家严厉整肃,江苏铁本戴国芳锒铛入狱,名噪一时的建龙钢铁最终也被杭州钢铁控股,但杜双华和日钢却为何能躲过一劫?
在随后旷日持久的山钢重组日钢中,杜双华高超的博弈技巧,则令业界人士大开眼界。
2008年5月,在山东省长办公会上确定的山钢重组日钢大幕拉开后,重组三次流产,毫无进展。
2009年9月,山钢和日钢约定2010年8月31日交割挂牌,但到期未能履约;双方遂重新约定于2010年11月30日交接完毕,但到期后又未能履约;接下来,双方再次宣布资产交割最终推迟到2011年2月底全部完成,但至今该交割还未进行。
2009年底以前,杜双华成为开源控股第一大股东、将日钢三家主要企业25%~30%的资产装入开源控股。业界评说杜双华此举是,“用香港的法律保卫日钢资产的布局已然完成”。
对于山东地方政府“高调”推进重组,杜双华在公开场合也一向“高调”配合重组。
有意或无意间,杜双华也曾向外界表达过“迷茫”。在日钢2010年底的工作总结大会上,杜双华讲道:“(重组工作)前面怎么走,能不能按期实现目标,谁也没有把握。在重组没有最后交割之前,期限、方案会不会再次调整?我们都不知道。”
“两家企业一直在谈,主要是收购价格的问题。我对重组有信心,这是山东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山东省长姜大明对媒体如此表态。
“杜双华进可攻、退可守。”关于山钢、日钢重组的前途,分析人士这样告诉《财经国家周刊》,“无外乎两种可能:一是杜双华把日钢卖个合适的价钱,到营口发展去;另一种情况就是久拖不决,最后因政府人事变动,不了了之。”
本网视点:对于做实体经济的人来说,一个企业,或许不仅仅是一个企业,而是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一个孩子。对于杜双华来说,日钢可以说是他自己的孩子。如今要转手他人,杜双华内心的痛苦和不舍可能不仅仅是因为日钢是个盈利非常好的企业,更多的是因为倾注了自己太多的心血,更多的是希望日钢能够越做越大。即使非要割舍,也希望日钢能找到一个能够使日钢茁壮成长的“养父母”。或许,山钢并不是杜双华心中最合适“养父母”。